健康誤區

春節健康飲食 走出飲食的誤區

新年伊始, 家家戶戶吃豐盛家宴。 雖說各商家大都推出了精心搭配的套餐, 但從營養來說, 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春節團圓重要健康更重要,

學會一些點菜的小技巧, 可避開“陷阱”。

誤區一:涼菜魚肉唱主角

宴飲之時, 難免會點幾個冷菜開胃。 冷菜油脂較少, 有葷有素, 如果多點一些清爽素食, 本來可以平衡主菜油脂過多和蛋白質過剩的問題。 然而, 多數食客習慣性地點醬牛肉等魚肉類冷菜, 使冷菜失去了調劑營養平衡的作用, 加劇了蛋白質過剩。

誤區二:烹調油多調味重

在點菜的時候, 應適當點一些調味較為清爽的菜肴, 如清蒸、白灼、清燉做法的。 有兩三個濃味菜肴過癮即可, 再配一兩個酸辣或酸鮮菜, 用來提神醒胃。 這樣, 有突出、有呼應、有回味, 口味豐富, 也不至於過分油膩。

誤區三:海鮮滿桌不嫌多

一些食客特別喜歡河鮮海鮮類產品, 總覺得只有吃這些才顯得宴席足夠高檔。

其實, 水產品儘管營養豐富, 口味鮮美, 卻也是污染的“重災區”。 水產品的特性就是富集重金屬, 如果一桌當中海鮮和魚類菜肴比例過高, 總攝入量必然較大, 污染物質更有超標風險。 這不僅會加重身體的解毒負擔, 嚴重時甚至可能發生中毒。 建議每餐的水產品控制在1至3個菜的水準, 食用量也要適當控制, 每餐不超過200克為好。

誤區四:蔬菜菌藻不見面

宴飲的一大危害就是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嚴重不平衡。 由於一餐中攝入大量蛋白質無法充分被人體利用, 大量蛋白質會分解作為能量使用, 同時產生含氮廢物, 加重肝臟和腎臟的負擔, 並妨礙酸堿平衡。 在節日期間, 應當選擇那些平日食用較少的高檔素食,

如菌類、高檔新興蔬菜、保健堅果, 以及藻類、薯類等具有健康價值的蔬菜。 這些素食既能促進健康, 還能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

誤區五:餐後喝碗鹹味湯

餐前喝點湯, 數量不至於過多, 還能減少食量, 對於減肥者有一定好處。 餐後或餐間更適合飲用雜糧豆類製成的粥, 或者索性用香茶清口。

誤區六:只吃菜肴不吃糧

眼下一個不成文的規矩, 就是宴席上只吃菜、不吃飯, 直到酒足菜飽之後, 才想起來是不是要上主食的問題。 然而, 空腹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質而缺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不僅於消化無益, 其中的蛋白質還會被浪費, 並產生廢物。

誤區七:酥香小點代主食

各種花色主食, 如酥香小點、炒飯、拋餅、油炸點心等替代米飯和麵條,

雖帶有時尚感, 但其中油脂含量大大高於米飯麵條, 特別是酥點類和拋餅類, 油脂高達30%以上, 甚至還有較高比例的飽和脂肪。 如果使用了植物奶油和起酥油, 還會帶來對心臟健康極為不利的“反式脂肪酸”。 用它們來替代傳統主食, 顯然很不明智。

春節飲食原則

蔬菜勝良藥

節日的餐桌菜肴豐盛, 頓頓離不了魚肉葷腥。 然而, 人們卻常感覺疲勞倦怠、胃腸脹氣。 這時, 少沾些葷腥, 多吃點蔬菜, 便可解除身體危機。 新鮮蔬菜不僅含有豐富的纖維素, 可解油膩, 維持胃腸正常蠕動, 而且能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 可維持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

水果不可少

節日飲食雜亂, 更容易使人上火、便秘。 人們多吃些水果,

既可以起到很好的清熱、解毒、潤腸功效, 還能調節改善人體的代謝機能, 預防各種疾病, 增進身體健康。 但要注意的是, 水果與蔬菜的消化時間和過程不同, 應分開食用。

零食莫亂吃

過節家家都會準備各種各樣的糖果、瓜子、花生等零食, 人們看電視、打牌、聊天時, 不知不覺就吃掉了很多。 然而, 瓜子和糖果中含有許多糖分及香料, 如果食用過多, 容易使人嘴幹舌苦、情緒激動, 甚至出現莫名其妙的憤怒, 尤其孩子還是儘量少吃甜香味瓜子和花生為好。

主食不可忘

春節期間, 人們大都習慣於多吃菜、少吃甚至不吃主食, 這是不可取的。 糧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 它參與脂肪、蛋白質的代謝過程, 使其完全氧化,

減少有毒物的生成, 還為人體提供膳食纖維。 因此, 人們在品嘗美味的同時, 應避免無限量地吃菜, 要將一部分胃口留給主食。

飲酒勿過量

雖然是“無酒不成席”, 過春節喝點酒無可非議, 但過量飲酒會導致急性酒精中毒, 輕者語無倫次, 行動不穩, 重者則會出現昏迷。 故春節期間, 人們飲酒要適量, 若以酒精量計, 每天不要超過20毫升, 如喝40度的白酒應控制在50毫升內, 5度的啤酒不超過4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