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立秋了,如何健康度過干燥之秋

立秋時節的飲食, 可少吃姜、蔥、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吃酸、咸味食物, 如大麥、黑豆、豇豆、鴨子、海帶等。

精神調養方面, 應收斂神氣, 心平氣和, 忌憂郁惱怒, 以適應秋季清肅的氣候特征。

起居調養宜早臥早起, 既順應陽氣的收斂, 又能舒展肺氣。 早起時在床上放松四肢閉目養神一會再起床, 避免臥睡貪冷。 此外, 立秋過后可逐漸增大運動量, 但不適宜高強度的運動, 應避免過度出汗, 同時還可選擇“鳴天鼓”等保健運動。

【膳食篇】

立秋之時, 暑氣未盡, 由于氣溫乍寒乍熱, 人的抵抗力變弱, 傷風感冒等疾病容易侵襲人體,

所以, 立秋應更加注重保健養生。 下面介紹秋季養生的4道食療菜式, 助你秋季養生一臂之力。

立秋養生膳食注意事項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 急食酸以收之, 用酸補之, 辛瀉之”。 可見酸味收斂肺氣, 辛味發散瀉肺, 秋天宜收不宜散, 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 適當多食酸味果蔬。

秋時肺金當令, 肺金太旺則克肝木, 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 秋季燥氣當令, 易傷津液, 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 宜食麻以潤其燥, 禁寒飲”。 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 以滋陰潤燥者。

總之, 在營養膳食方面, 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 以益胃生津。

【保健篇】

我們總說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就拿一年四季的氣候來說, 每一個季節都有自己的特點, 我們的身體也一樣, 在不同季節, 不同的方面會需要不同的愛護。 秋天是一個比較干燥的季節, 也是一個我們要好好調理我們身體的季節。 那我們究竟要怎樣做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身體, 讓他遠離各種各樣的疾病呢?這需要我們從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開始做起。

立秋之后天氣由熱漸涼, 進入了“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 初秋由于盛夏余熱未消, 氣溫仍然很高。 加之時有陰雨綿綿, 濕氣較重, 天氣以濕熱并重為特點, 常有“秋老虎”出現。 但中秋后, 雨水漸少, 天氣干燥, 晝熱夜涼, 氣候寒熱多變, 身體一旦不適, 便易傷風感冒, 舊病也易復發, 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說法。

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 因此, 秋季必須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 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起居調養

秋季, 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 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 《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 早臥早起, 與雞俱興。 ”早臥, 以順應陰精的收藏, 以養“收”氣。 早起, 以順應陽氣的舒長, 使肺氣得以舒展。 有人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過調查研究, 發現這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 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后期, 而秋季適當早起, 可減少或縮短小血栓形成的機會, 這對于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秋燥, 常會使人的皮膚和口角干裂, 皺縮增多,

口干咽燥。 還可見毛發脫落增多, 大便亦易干結。 這時應注意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和濕度, 要適當多吃水果和補充水分。 秋令氣溫多變, 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的情況。 因而, 應多備幾件秋裝, 如夾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 做到酌情增減。

飲食攝養

秋屬肺金, 主收。 酸味收斂補肺, 辛味發散瀉肺。 秋天宜收不宜散, 所以, 要盡可能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 適當多食一些酸味甘潤的果蔬。 秋燥津液易傷, 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聲嘶、皮膚干裂、大便燥結等燥癥。 因此秋季在飲食上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 如百合、銀耳、山藥、秋梨、藕、鴨肉、柿子、芝麻等, 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秋季飲食除了以酸、潤為主之外,

還須注意的是, 夏季過后, 暑氣消退, 人們食欲普遍增加, 加之秋收食物品種豐盛, 此時不宜過多進補, 以免“飲食自信, 腸胃及傷”。

精神養生

秋季氣候漸轉干燥, 日照減少, 氣溫漸降, 尤其深秋之時, 草葉枯落, 花木凋零, 一些人心中常會因此產生凄涼、垂暮之感, 憂郁、煩躁等情緒變化。 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 這時, 人們應該保持神志安寧, 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 收斂神氣, 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運動護養

金秋季節, 天高氣爽, 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 在鍛煉時, 一方面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 另一方面要針對季節特點進行自我鍛煉。 “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秋季是收養的季節, 運動也應遵循這一規律。

運動量不宜太大, 不宜劇烈。 秋天氣候多變, 天氣漸冷, 此時可逐步進行一些耐寒鍛煉。

保健防病

秋季是腸炎、痢疾、乙型腦炎等病的多發季節。 要做好預防工作。 首先要搞好環境衛生, 消滅蚊蠅, 注意飲食衛生, 不喝生水, 不吃腐敗變質和被污染的食物, 按時接種乙腦疫苗。

秋季燥邪易傷人, 除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外, 對于確有陰傷之象, 表現為口燥咽干、干咳痰少的人, 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 對于緩解秋燥有良效。

【心情篇】

秋高氣爽的收獲季節, 恰好能洗去酷暑的襖熱。

立秋后, 陽氣日消、陰氣日盛。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本是自然界的運作規律, 萬物開始由生命的成熟頂端走下坡, 花木逐漸凋零, 生機頓失, 人的情緒也跟著自然界的蕭瑟走下坡,如果情緒與身體沒有跟著調和過來,常引發憂愁、低落的情緒。

秋天容易肺燥肝郁結

“我們常說‘秋風秋雨愁煞人’言之有理,”中醫郭忠禎解釋,中醫的情緒問題都跟氣機不順、氣血不調和有關。

從臟象學說來看,四季都有相對應的臟象,其中秋季與肺相應,肺在五行屬金,金對應的情志系統正是憂悲,因此秋與憂悲相應。

中醫說秋氣主燥,秋燥表示金氣旺,金克木,因此秋燥抑制肝氣,肝氣郁結就容易產生悶悶不樂的情緒問題。

中醫圣典《素問》稱秋天“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位,養收之道也。”說明秋天安心寧神、收斂情緒的重要性。

在高緯度國家,時令一入秋季,常常引發大規模的季節性抑郁癥。研究發現,這種病癥與晝夜時間變化造成生理時鐘混亂有關,和中醫所說“四季相應的情緒問題”的理論不謀而和。

立秋第1招 放松法 忘掉憂愁

經常練習太極氣功或放松運動,可以有效幫助自己對抗壓力,擺脫憂愁。

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說,現代人常常有意識無意識全身緊繃,焦慮憂愁時如此,就算開車也如此。他經常遇到不曉得如何放松、不自覺就全身緊繃的患者。

簡文仁解釋,肌肉繃緊容易夾到附近的神經血管,血液循環不好、神經傳導差,就容易引起酸痛。如果經常練習放松,可以讓身心保持在舒坦平和的狀態,科學上也證實,放松可以使人體內的腦內啡和阿爾發波增加,降低交感神經的沖動,平撫情緒、安定心神,更能有效幫助睡眠。

打哈欠、伸懶腰、深呼吸、昏倒等等都是人體自動的放松機制,差別在于程度不同。

第2招 運動接觸陽光 增加活力

九月重陽登高望遠,秋天應學古人經常到戶外走走、多運動,可以舒肝、增進肺活量。

華盛頓大學的護理研究所教授布朗則建議,情緒低落的人應每天讓自己曬曬太陽,吸收活力,即使是坐在窗邊或坐在車子里也好。最好的方法則是每天固定健走30分鐘,能同時兼顧運動與接近陽光。

第3招 情緒養生食譜 趕走憂愁

雖然現在白天依舊熱得發暈,別忘了節氣還是繼續運行著,提醒自己──入秋了,情緒要跟著換季!

1.百合蓮子白木耳湯:潤肺燥、安心神、健脾胃、補氣,對治療咳嗽或失眠也有效。

做法:將蓮子煮熟透后,加入百合和白木耳,起鍋前加入少許冰糖即可。

2.玫瑰花飲:調肝、舒肝郁。

材料:陳皮1錢半、佛手1錢半、玫瑰花茶1錢。

做法:將三種材料放入開水中即可。

3.也能這樣吃

八寶粥由百合、桂圓、蓮子、芡實、薏仁、扁豆、山藥、紅棗和米組成,能夠補血、養血、補氣、安神,治療少痰的咳嗽。

成方“加味逍遙散”由當歸、白芍、柴胡、白術、甘草、茯苓、煨姜、薄荷、牡丹皮、山梔子等組成,能理氣養血、舒肝解郁、強健脾胃。將新鮮百合裝在紗布內,打成果汁,每天喝40cc,也能達到安心寧神的效果。

【結語】立秋后雖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氣是逐漸涼爽。秋風秋雨漸多,故古語有云“多事之秋”,秋天是一個比較干燥的季節,也是一個我們要好好調理我們身體的季節。希望今天分享的立秋養生指南,能讓這個秋天不再難熬。

人的情緒也跟著自然界的蕭瑟走下坡,如果情緒與身體沒有跟著調和過來,常引發憂愁、低落的情緒。

秋天容易肺燥肝郁結

“我們常說‘秋風秋雨愁煞人’言之有理,”中醫郭忠禎解釋,中醫的情緒問題都跟氣機不順、氣血不調和有關。

從臟象學說來看,四季都有相對應的臟象,其中秋季與肺相應,肺在五行屬金,金對應的情志系統正是憂悲,因此秋與憂悲相應。

中醫說秋氣主燥,秋燥表示金氣旺,金克木,因此秋燥抑制肝氣,肝氣郁結就容易產生悶悶不樂的情緒問題。

中醫圣典《素問》稱秋天“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位,養收之道也。”說明秋天安心寧神、收斂情緒的重要性。

在高緯度國家,時令一入秋季,常常引發大規模的季節性抑郁癥。研究發現,這種病癥與晝夜時間變化造成生理時鐘混亂有關,和中醫所說“四季相應的情緒問題”的理論不謀而和。

立秋第1招 放松法 忘掉憂愁

經常練習太極氣功或放松運動,可以有效幫助自己對抗壓力,擺脫憂愁。

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說,現代人常常有意識無意識全身緊繃,焦慮憂愁時如此,就算開車也如此。他經常遇到不曉得如何放松、不自覺就全身緊繃的患者。

簡文仁解釋,肌肉繃緊容易夾到附近的神經血管,血液循環不好、神經傳導差,就容易引起酸痛。如果經常練習放松,可以讓身心保持在舒坦平和的狀態,科學上也證實,放松可以使人體內的腦內啡和阿爾發波增加,降低交感神經的沖動,平撫情緒、安定心神,更能有效幫助睡眠。

打哈欠、伸懶腰、深呼吸、昏倒等等都是人體自動的放松機制,差別在于程度不同。

第2招 運動接觸陽光 增加活力

九月重陽登高望遠,秋天應學古人經常到戶外走走、多運動,可以舒肝、增進肺活量。

華盛頓大學的護理研究所教授布朗則建議,情緒低落的人應每天讓自己曬曬太陽,吸收活力,即使是坐在窗邊或坐在車子里也好。最好的方法則是每天固定健走30分鐘,能同時兼顧運動與接近陽光。

第3招 情緒養生食譜 趕走憂愁

雖然現在白天依舊熱得發暈,別忘了節氣還是繼續運行著,提醒自己──入秋了,情緒要跟著換季!

1.百合蓮子白木耳湯:潤肺燥、安心神、健脾胃、補氣,對治療咳嗽或失眠也有效。

做法:將蓮子煮熟透后,加入百合和白木耳,起鍋前加入少許冰糖即可。

2.玫瑰花飲:調肝、舒肝郁。

材料:陳皮1錢半、佛手1錢半、玫瑰花茶1錢。

做法:將三種材料放入開水中即可。

3.也能這樣吃

八寶粥由百合、桂圓、蓮子、芡實、薏仁、扁豆、山藥、紅棗和米組成,能夠補血、養血、補氣、安神,治療少痰的咳嗽。

成方“加味逍遙散”由當歸、白芍、柴胡、白術、甘草、茯苓、煨姜、薄荷、牡丹皮、山梔子等組成,能理氣養血、舒肝解郁、強健脾胃。將新鮮百合裝在紗布內,打成果汁,每天喝40cc,也能達到安心寧神的效果。

【結語】立秋后雖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氣是逐漸涼爽。秋風秋雨漸多,故古語有云“多事之秋”,秋天是一個比較干燥的季節,也是一個我們要好好調理我們身體的季節。希望今天分享的立秋養生指南,能讓這個秋天不再難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