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茯苓煮水功效
當人體當中濕氣比較重的時候, 會覺得身體非常的沉重。 懂得養生的人會利用黃芪和茯苓煮水來喝, 幫助人體除濕。 黃芪在中藥當中是補益藥, 具有一定的補氣效果, 當人體氣不足的時候, 會導致身體的水分無法正常的進行代謝。 配合利水滲濕的茯苓, 可以很好的將人體多餘的水分代謝出去, 讓身體保持輕鬆。
一、祛濕還需健脾 土茯苓需要配黃芪
臉上泛油、身體有沉重感、昏昏沉沉、做事無力、經常有痰並且不太咳得出來的感覺、肥胖、水腫等等, 這些都是屬於體內有濕的症狀, 就需要我們來祛濕。
從中醫上講, 脾主運化, 能運化體內的水濕, 所以, 祛濕首要方法就是健脾。 因此, 健脾祛濕就像一對孿生兄弟, 最好雙管齊下。
今天介紹的“黃芪土茯苓豬骨湯”的搭配, 就是遵循此原則。 如黃芪性溫味甘, 有補氣固表、利尿生肌等功效, 可用於氣虛乏力、自汗、水腫等症;而土茯苓可解毒除濕、利關節,
二者搭配燉湯, 能起到健脾益氣祛濕的功效。
二、夏天脾好 狀態就好
中醫有句老話說“脾乃後天之本”, 脾不好, 胃口不好, 那吃不好飲食, 藥也吸收不了, 何從談起養心、補腎?因此要在後天不斷地保護好脾胃,
有些年輕女性一味追求苗條、骨感美, 減肥成功了, 卻傷了脾胃, 導致腎虛, 甚至懷孕困難, 這都是沒有保護好脾胃的典型例子。
除了今天推薦的搭配, 其實還可以用也有補氣益脾功效的五指毛桃和祛濕的薏米或扁豆搭配燉湯。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黃芪的功效
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
黃芪是中藥中最基本的用於提高肺與呼吸系統免疫能力的藥材. 可以用於因免疫力低下導致的虛汗病症.也可以用於補氣和增進脾臟功能和代謝能力低下。
1、高血壓病:治療老年人高血壓伴有下肢浮腫者, 常用防己黃芪東加葛根, 有較好的消除水腫以及降壓作用。
2、缺血性心臟病:黃芪每日50克, 水煎分3次服。 治療92例缺血性心臟病, 並分別與心痛定和丹參片作對照, 結果表明, 黃芪組有較好的療效。
不僅心絞痛等症狀明顯緩解, 而且能改善心電圖、心阻抗圖等臨床多種客觀指標。
3、急性腎小球腎炎。 急性腎炎水腫,
4、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潰瘍。
5、黃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節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衰老、抗缺氧、抗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
可用來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症。
6、糖尿病:對糖尿病伴有浮腫、面色黃者, 常用防己黃芪東加葛根等。
7、慢性鼻炎, 主治氣虛自汗, 容易感冒者。
8、過敏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經常用。
9、骨質疏鬆、腰椎病、頸椎病、貧血等, 可見關節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
10、表虛自汗, 多用於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
11、生用黃芪, 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 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症。
12、黃芪還能擴張血管, 改善皮膚血液迴圈和營養狀況, 故對慢性潰瘍久不癒合者有效。 其還能消除腎炎患者的蛋白尿, 保護肝臟, 防止肝糖原減少。
13、肺氣虛證。 咳喘日久, 氣短神疲, 痰雍於肺無力咯出。
14、用於氣虛衰弱, 倦怠乏力, 黃芪是補氣的, 比如說話沒勁, 走路沒勁, 臉色比較白等都是脾肺氣虛的表現。
15、蜜炙黃芪有補氣、養血、益中功效, 適用于內傷勞倦、脾虛泄瀉、氣虛、血虛、氣衰等症。
黃芪的禁忌
1、腎病屬陰虛, 濕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 應禁用。
因為黃芪性味甘、微溫, 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 易傷陰動血;而濕熱、熱毒熾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滯邪, 使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