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怎麼吃?幾個飲食技巧吃飽血糖還不高!
許多糖友都有同感, 就是飲食對血糖的影響真的非常大, 只要哪一頓飯稍微吃得多一點, 或者油膩一點, 餐後血糖立馬就高了。 但是嚴格控制血糖的結果是總也吃不飽, 總覺得餓。 有沒有什麼辦法既能讓糖友吃飽, 血糖還不高呢?下面幾個小技巧你可以試試。
拉長吃飯時間
科學發現, 吃飯慢容易產生飽腹感。 午餐和晚餐的用餐時間最好在20分鐘以上。 吃飯時可以提醒自己每一口飯咀嚼15次以上, 以延長吃飯時間。
每天吃夠20種食物
食物種類攝入越多, 它們在腸道中通過的時間越長, 升糖速度也會相對變慢, 餐後血糖更容易控制。
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吃夠20種食物, 包括油、鹽、醬、醋、主食、水果、蔬菜等, 做到葷素搭配、幹稀搭配、粗細搭配。
如把日常飲食中一半或一半以上的精白米麵換成消化速度慢、血糖反應低的食物,
主副食巧搭配
建議先吃菜, 後吃飯。 比如吃飯之前先吃一碗焯水的綠葉蔬菜, 然後再吃飯, 每吃一小口飯, 可同時搭配一大口其他菜肴。
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是防止低血糖、控制餐後高血糖的有效措施。 從全天總能量攝入中勻出一部分用於加餐, 推薦糖尿病病友加餐選擇堅果、水果、豆漿、蔬菜等, 儘量選擇正餐中沒有的食物種類, 以滿足人體對不同營養素的需求。 在10:00~11:00、15:00~16:00之間, 把這些東西拿出來, 當成餐間零食吃。
帶著快樂心情用餐
吃飯之前調整心情, 先做個深呼吸, 排除腦子裡的工作和雜念專心吃飯, 認真數數自己一口食物咀嚼幾次, 好好體會每一口食物的味道。
粗糧不能少
粗糧相對精米麵來說都是膳食纖維含量高, 而血糖生成指數較低的食物。
包括全麥製品(大麥、小麥、黑麥)、豆類及其製品、各種薯類、雜豆類、蕎麥、蓧麥、青稞、藜麥, 均是適合“糖友”的中低血糖生成指數食物。
懂得一些營養素的攝入量就非常重要了。 糖友應合理節制飲食, 並攝取必需的最低熱量。 在適宜的總熱量範圍內要調整好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素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平衡。
一、維生素——預防併發症的全能戰士
老年人易患糖尿病及多種併發症, 這與各種維生素缺乏有關。 B族維生素能預防周圍神經併發症;維生素C預防感染;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
★ 維生素B1:糖友經常處於高血糖狀態, 糖代謝過程要消耗維生素B1, 因此維生素B1必然經常處於潛在不足狀態。 維生素B1不足可引起周圍神經功能障礙, 嚴重時發生韋尼克腦病。
★ 維生素B6:維生素B6與糖原異生、糖酵解等相關的輔助作用有關, 可使人體組織代謝正常進行, 緩解由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變。 維生素B6還能預防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減少血液中糖化血紅蛋白, 改善糖耐量異常。
★ 維生素C:缺乏維生素C可使糖耐量顯著下降。 維生素C有預防糖尿病性血管病變的作用, 並能預防糖友發生感染性疾病。
★ 維生素E:糖友血液中糖化血紅蛋白增加的同時, 維生素E濃度也隨之升高, 這是適應血糖變化, 為防止過高血糖引起的有害作用而出現的反應。如果維生素E不隨之增加,平衡被破壞,則血管內皮細胞將遭到破壞,並伴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血管壁進行氧化反應,從而引起血管併發症。
二、碳水化合物——能量的快速供應者
碳水化合物能為人體提供所需熱量,所以當人體出現低血糖反應時,只要及時補充一些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可以很快緩解不適。也正因為碳水化合物有快速生糖的特性,所以糖友需要控制每餐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避免餐後血糖升高過快。
三、蛋白質——提高抗病能力
糖友每日蛋白質供應量應以總熱量的15%~20%為宜,即每千克體重0.8~1克,日總量為50~70克。
孕婦、哺乳期女性、兒童應考慮其生長發育及生理特點,增加蛋白質的供給,如兒童糖友蛋白質的需要量為每千克體重2~3克。為了提高蛋白質的使用價值,在日常膳食中,宜葷素混食、糧菜混食、粗細混食,將多種食物搭配,充分利用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四、脂肪——保護和固定內臟器官
脂肪是人體結構的重要材料,為人體提供熱量和必需的脂肪酸,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利用,是機體的能量倉庫,在體內起到保護和固定內臟器官的作用。為了預防和治療併發症,必須合理食用脂肪。
脂肪的攝入量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脂肪的每日攝入量應占總熱量的25%,或者更低些。每日脂肪用量超過100克者為高脂肪飲食,低於50克者為低脂肪飲食。糖友不宜採用高脂肪膳食。
五、膳食纖維——降低餐後血糖
膳食纖維在腸道中可形成網路狀,阻礙食物與消化液的接觸,減慢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保留並吸收水分,軟化糞便,起到通便作用。還具有延緩脂類物質的吸收,降低膽固醇,增加飽腹感等作用。
膳食纖維是一種多糖,但它們很難被胃腸道的酶消化分解。膳食纖維又分為不溶性和可溶性兩類。水溶性纖維能延緩餐後血糖上升,並能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
六、礦物質——具有胰島素樣的降糖效應
近年來,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發現一些礦物質具有胰島素樣的降糖效應,而胰島素要發揮降糖作用也必須依賴某些礦物質,因此糖友應有意識地補充鈣、鎂、鋅和硒等礦物質,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為防止過高血糖引起的有害作用而出現的反應。如果維生素E不隨之增加,平衡被破壞,則血管內皮細胞將遭到破壞,並伴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血管壁進行氧化反應,從而引起血管併發症。
二、碳水化合物——能量的快速供應者
碳水化合物能為人體提供所需熱量,所以當人體出現低血糖反應時,只要及時補充一些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可以很快緩解不適。也正因為碳水化合物有快速生糖的特性,所以糖友需要控制每餐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避免餐後血糖升高過快。
三、蛋白質——提高抗病能力
糖友每日蛋白質供應量應以總熱量的15%~20%為宜,即每千克體重0.8~1克,日總量為50~70克。
孕婦、哺乳期女性、兒童應考慮其生長發育及生理特點,增加蛋白質的供給,如兒童糖友蛋白質的需要量為每千克體重2~3克。為了提高蛋白質的使用價值,在日常膳食中,宜葷素混食、糧菜混食、粗細混食,將多種食物搭配,充分利用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四、脂肪——保護和固定內臟器官
脂肪是人體結構的重要材料,為人體提供熱量和必需的脂肪酸,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利用,是機體的能量倉庫,在體內起到保護和固定內臟器官的作用。為了預防和治療併發症,必須合理食用脂肪。
脂肪的攝入量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脂肪的每日攝入量應占總熱量的25%,或者更低些。每日脂肪用量超過100克者為高脂肪飲食,低於50克者為低脂肪飲食。糖友不宜採用高脂肪膳食。
五、膳食纖維——降低餐後血糖
膳食纖維在腸道中可形成網路狀,阻礙食物與消化液的接觸,減慢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保留並吸收水分,軟化糞便,起到通便作用。還具有延緩脂類物質的吸收,降低膽固醇,增加飽腹感等作用。
膳食纖維是一種多糖,但它們很難被胃腸道的酶消化分解。膳食纖維又分為不溶性和可溶性兩類。水溶性纖維能延緩餐後血糖上升,並能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
六、礦物質——具有胰島素樣的降糖效應
近年來,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發現一些礦物質具有胰島素樣的降糖效應,而胰島素要發揮降糖作用也必須依賴某些礦物質,因此糖友應有意識地補充鈣、鎂、鋅和硒等礦物質,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