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內側膝狀體

內側膝狀體是醫學上的名字, 指的是下丘腦下方的一個部位, 主要是控制我們的四肢和軀幹。 外側膝狀體是下丘腦的組成部分, 在視覺神經中樞附近。 平時我們也要注意用腦的衛生, 經常保持愉悅的心情, 適度用腦, 不要用腦過度。 經常生氣的人記憶力也容易低下, 所以用平靜的心去對待生活。

1、內側膝狀體:

內側膝狀體是丘腦枕後下方的小丘, 屬丘腦後部, 經下丘臂與中腦下丘相連, 其深面的細胞群是外側丘系聽覺纖維的中繼核。 由核發出的纖維組成聽輻射, 經內囊後腳達大腦聽區(顳橫回), 內側膝狀是聽覺傳導徑路的最後換元處。

2、外側膝狀體:

外側膝狀體位於間腦上, 是外側膝狀體系丘腦的組成部分。 外側膝狀體位於丘腦後部, 在丘腦枕的外下方, 為視覺的皮質下中樞。 外側膝狀體借四疊體的上臂和上丘連接。 其外側連於視束, 內側連於上丘臂,

深面的細胞團是視覺傳導路的第三級神經元。 其體細胞發出纖維組成視輻射, 經內囊後腳止於距狀溝上、下的視區。

3、外側丘系:

斜方體纖維行至被蓋部的前外側, 在上橄欖核的外方折向上行, 稱為外側丘系。 外側丘系是聽覺通路的一部分, 以後它在被蓋部的外緣上行, 經過中腦, 止於丘腦的內側膝狀體。

外側丘系是上升的聽覺纖維束。 它自延髓上端的蝸神經前、後核發出, 在腦橋基底部與被蓋部之間交叉, 越過中線形成斜方體後, 折向上行, 沿內側丘系的外緣上升, 止於後丘腦的內側膝狀體。 它是聽覺傳導徑路上的第二級纖維。

4、丘腦:

丘腦即“背側丘腦”, 位於腦底部, 呈卵圓形的灰質團塊, 內鄰第三腦室, 外鄰內囊。

在人類丘腦是大腦皮質下重要的感覺和運動衝動的中繼站, 也是多種神經衝動的皮質下高級整合中樞。

解剖結構:

1、內側膝狀體:

內側膝狀體位於丘腦枕下面, 左右各一, 呈突起狀, 其內為灰質核團, 稱內側膝狀體核, 是聽覺的皮質下中樞, 借下丘臂與中腦四疊體的下丘相連。

內側膝狀體是外側丘系的終止核, 由核發出的纖維組成聽輻射, 到達大腦皮質聽覺中樞, 它是聽覺傳導路上的最後中繼核。

2、丘腦:

丘腦為間腦背內側部的一個卵圓形灰質塊, 矢徑約3cm, 橫徑及縱徑各1.5cm。 外側面為內囊後肢;內側面為第三腦室外側壁上部;背面為側腦室底壁, 外側端以終紋與尾核相隔;腹面為下丘腦和底丘腦。 丘腦是體內外環境傳入神經系統的各種感覺的換神經元處, 其中包括一般感覺、本體感覺和特殊感覺(嗅覺除外)。 構成丘腦的特異投射系統, 故有皮質下最高感覺中樞之稱。

丘腦占間腦的4/5。 由傳入纖維和連結纖維構成的內髓板在丘腦內呈“Y”形地前後縱行, 將丘腦分為前核群、內側核群和外側核群3個灰質塊。 尚有位於內側核群和第三腦室側壁間的中線核群及位於內髓板神經纖維間的板內核群。 丘腦的皮質纖維和皮質丘腦纖維進入或離開丘腦前於丘腦外側面構成一薄層白質, 即外髓板。 外髓板與內囊間有一薄層神經細胞,
即丘腦的網狀核。 丘腦損害的患者可出現各種感覺症狀、記憶障礙、語言功能障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