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關注養生,
就必然會千方百計地尋求養生知識,
領悟養生的大智慧,
修煉養生的真功夫。
中國傳統文化方面所謂的大智慧、大道理,
並非像現代高科技那樣複雜尖端,
其體現出的是世間最普通最本質的一些規律。
最近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張其成講讀黃帝內經——養生大道》一書,
雖然在書名上用了“養生大道”一詞,
但該書作者、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研究會會長、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張其成在書中仍然作了特別的解釋:“養生沒有什麼高深的難度,
養生就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
為了避免被誤解,
他又進一步解釋到:“中醫養生很簡單,
看病實際上也很簡單。
什麼叫病?有病就是陰陽不和;怎麼治病?治病就是調和陰陽;病治好了,
就叫陰陽調和了”。
他將中國式的養生概括出了四個結合:形神的結合、動靜的結合、時空的結合、藥食的結合,
這就為讀者描繪出了一條清晰的養生路線圖。
張教授根據《黃帝內經》中營衛之氣晝夜運行五十營(即五十個週期)的論述,
通過詳細的計算,
得出了古人主張的慢呼吸為每次6.4秒的結論,
而現代人一般呼吸一次是3.3秒。
通過這樣非常清晰的量化對比,
大家一下就明白了慢呼吸應當慢到什麼程度,
自己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同時,
他規定了慢呼吸的修煉方式和具體要求:每天兩遍,
每遍60次,
要儘量做到深、長、勻、細,
並逐漸將其變成一種自然的呼吸。
其實,
張教授在《養生大道》中告訴我們最重要的健康知識,
並非某一具體養生方法的一招一式,
而是傳達了《黃帝內經》的健康理念和核心的健康價值觀,
這就是他不厭其煩地反復闡述的“治未病”和“內求”。
張教授認為,
《黃帝內經》的核心思想不僅僅是教我們怎麼去治病,
更重要的是教我們怎麼不得病,
正如《黃帝內經》所說的:“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亂治未亂”。
張教授特別強調到:“《黃帝內經》是一部講‘內求’的書,
要使生命健康長壽,
不要外求,
要往裡求、往內求,
所以叫‘內經’。
也就是說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麼治病,
不一定非要去吃什麼藥,
實際上《黃帝內經》整本書裡面只有13個藥方,
藥方很少,
它關鍵是要往裡求、往內求,
首先是內觀、內視,
就十往內觀看我們的五臟六腑,
觀看我們的氣血怎麼流動,
然後內煉,
通過調整氣血、調整經絡、調整臟腑來達到健康,
達到長壽。
養生要靠內求,
這是提示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關注自己,
生命就在自己手中,
生命更在你自己的內求當中,
光靠外求是不能健康長壽的”那麼,
究竟該怎樣進行內求等中國式的養生呢?還是請讀者朋友們到《養生大道》中去尋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