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經常心跳加快胸口疼

人在很緊張的時候, 除了手心會出汗、腿腳會發抖以外, 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心跳加速, 甚至會有面紅心跳的症狀, 這是因緊張的導致的, 並不是什麼疾病。 但是如果經常心跳加快胸口疼的話就要引起重視了, 有可能是因為心臟供血不足而導致的缺氧, 形成了心臟病。

心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心肌急劇的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以發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 心絞痛是心臟缺血反射到身體表面所感覺的疼痛, 特點為前胸陣發性、壓榨性疼痛, 可伴有其他症狀, 疼痛主要位於胸骨後部, 可放射至心前區與左上肢, 勞動或情緒激動時常發生, 每次發作持續3~5分鐘, 可數日一次, 也可一日數次, 休息或用硝酸酯類製劑後消失。 本病多見於男性, 多數40歲以上, 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受寒、陰雨天氣、急性迴圈衰竭等為常見誘因。

病因

心絞痛的直接發病原因是心肌供血的絕對或相對不足, 因此, 各種減少心肌血液(血氧)供應(如血管腔內血栓形成、血管痙攣)和增加氧消耗(如運動、心率增快)的因素, 都可誘發心絞痛。 心肌供血不足主要源於冠心病。 有時, 其他類型的心臟病或失控的高血壓也能引起心絞痛。

如果血管中脂肪不斷沉積, 就會形成斑塊。 斑塊若發生在冠狀動脈, 就會導致其縮窄, 進一步減少其對心肌的供血, 就形成了冠心病。 冠狀動脈內脂肪不斷沉積逐漸形成斑塊的過程稱為冠狀動脈硬化。 一些斑塊比較堅硬而穩定, 就會導致冠狀動脈本身的縮窄和硬化。 另外一些斑塊比較柔軟, 容易碎裂形成血液凝塊。 冠狀動脈內壁這種斑塊的積累會以以下兩種方式引起心絞痛:①冠狀動脈的固定位置管腔縮窄,

進而導致經過的血流大大減少;②形成的血液凝塊部分或者全部阻塞冠狀動脈。

常由於體力勞動、情緒激動、飽餐、驚嚇和寒冷所誘發。 典型的心絞痛常在相似的勞動條件下發作, 病情嚴重者也可在吃飯、穿衣、排便或休息時發生, 疼痛發生於勞動或激動的當時, 而不是一天或一陣勞累過後。 安靜狀態下發作的心絞痛, 是冠狀動脈痙攣的結果。

心肌缺血時疼痛的發生機制, 可能是心肌無氧代謝中某些產物(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質或類似激肽的多肽類物質)刺激心臟內傳入神經末梢所致, 且常傳播到相同脊髓段的皮膚淺表神經, 引起疼痛的放射。

臨床表現

多表現為悶痛、壓榨性疼痛或胸骨後、咽喉部緊縮感, 有些患者僅有胸悶, 可分為典型性心絞痛和不典型性心絞痛:

1.典型心絞痛症狀

突然發生的位於胸骨體上段或中段之後的壓榨性、悶脹性或窒息性疼痛, 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區,

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內側, 達無名指和小指, 偶可伴有瀕死感, 往往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動, 重者還出汗。 疼痛歷時1~5分鐘, 很少超過15分鐘;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 疼痛在1~2分鐘內(很少超過5分鐘)消失。 常在勞累、情緒激動(發怒、焦急、過度興奮)、受寒、飽食、吸煙時發生, 貧血、心動過速或休克亦可誘發。

2.不典型的心絞痛症狀

疼痛可位於胸骨下段、左心前區或上腹部, 放射至頸、下頜、左肩胛部或右前胸, 疼痛可很快消失或僅有左前胸不適、發悶感, 常見於老年患者或者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