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傷寒是怎麼引起的?該怎麼治?

春秋時節的霧露雨濕、夏日的生冷酒酪、冬天的冰雪風霜, 這一切, 都是每個人生活中可能會經歷的, 那麼傷寒是由什麼引起, 該怎麼治療呢?

1.傷濕於表

病因:霧露雨濕, 乘於肌表, 觸感其氣, 乃致發病。 又稱“冒濕”。

症狀:頭重身重, 如裹如蒙, 身熱無汗, 遍體不舒, 四肢倦懈, 甚則胸悶痞滿, 噁心嘔吐, 腹脹便稀, 舌苔薄白而滑, 脈象浮軟。

治法:疏風利濕, 如除濕羌活湯、神術散, 祛濕發汗, 如藿香正氣散。 夏月傷濕無汗, 可用香薷飲以祛濕發汗。

2.痰濕阻遏

病因:素體脾胃陽虛, 濕濁不化, 濕郁於中, 壅結為痰;痰濕阻遏於內;或過食生冷、瓜果、膏粱厚味,

傷害脾胃, 陽虛不能運化, 以致痰濕停積。

症狀:胸痞脘痛, 嘔吐泛惡, 肢體困倦, 食欲不振, 大便溏瀉, 小便短少, 口不乾渴或渴喜熱飲, 又不能多飲, 舌苔白膩, 脈象濡緩, 如痰濕中阻, 以致清陽不升者, 亦可引起眩暈不適;痰濕阻滯胸中, 胸中陽氣被鬱遏, 則可見胸膈滿悶, 甚則胸痛徹背, 胸痹氣塞, 呼吸不利。

治法:健脾化痰, 方如二陳湯、平胃散、理中化痰丸、香砂二陳湯、香砂六君子湯等。 眩暈者, 可以半夏天麻白術湯以健脾平肝化痰。 胸痹氣塞者, 宜理氣寬胸, 用栝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以理氣通陽。

3.寒濕發黃

病因:脾胃陽虛, 寒濕內蘊, 不能運化, 發為陰黃;或陽黃過服苦寒清熱之劑, 傷害脾胃陽氣, 亦可寒化轉為陰黃。

症狀:黃色晦暗, 畏寒少食, 神思困倦, 脘腹脹滿, 小便不利, 大便不實, 舌白質淡, 脈象沉細無力, 甚則脈伏肢厥。

治法:宜溫運祛濕, 方如茵陳術附湯、茵陳理中湯、茵陳四逆湯等。

4.水濕內停

病因:脾腎陽虛, 不能化濕, 上不制水, 濕聚成水, 水濕內停。

症狀:面目浮腫, 身腫肢腫或腹部腫脹, 食欲不佳, 便溏尿少, 口和不渴, 舌苔薄潤, 脈象沉遲, 如水腫勢急, 可致遍身水腫, 腹脹。 如水濕下行, 則兩脛腫大, 腰腳重著, 或行動不便, 麻痹走痛, 則為濕腳氣之症。

治法:溫運祛濕, 如實脾飲以溫脾利水;真武湯、金匱腎氣丸以溫腎利水。 水濕下行成濕腳氣者, 亦宜溫運祛濕, 可用雞鳴散以健脾祛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