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怎么辦 三種中醫常用退熱法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 在講具體內容之前, 我們先來觀察一種生活現象, 如果我把一個高熱的病人比作一壺正在燒開的水, “退熱”就是要使這壺水冷卻下來, 你想有幾種方法?
![](/uploads/C/3E/C3EC9E6329E9.jpg)
我想至少有3種:首先, 要把爐火關掉, 以減少產熱, 這叫“釜底抽薪”;其次, 應把壺蓋打開, 或將開水攪拌, 以增加散熱, 所謂“揚湯止沸”;再次, 可往開水中兌入冷水, 甚至冰塊, 所謂“熱者寒之”。 其實, 這三種方法在中醫的退熱治療中都十分常用。 下面就來具體講講這三種退熱方法的應用。
1.釜底抽薪法
相當于中醫“通腑泄熱法”, 即用苦寒通便的藥物來達到退熱的目的。 主要適用于高熱而有便秘的病人。 如病人出現高熱汗出, 大便不通, 腹脹、腹痛拒按, 甚至胡言亂語, 舌苔黃糙起刺, 脈滑有力時。 此猶如鍋下柴多火旺, 抽去柴薪則火熄熱退。 故常用大黃、芒硝等藥, 或將其配入清熱方劑中, 以通利大便,
![](/uploads/8/0F/80F466981A4B.jpg)
2.揚湯止沸法
相當于中醫“疏散退熱法”, 即用藥性辛散的藥物來達到退熱的目的。 它主要包括兩個內容,
![](/uploads/A/B0/AB086F41F679.jpg)
3.熱者寒之法
也是中醫最常用的退熱法之一, 即用藥性寒涼(甘寒或苦寒)的藥物來達到退熱的目的。 主要適用于發熱而不惡寒的病人。 如見高熱不退, 汗出較多, 口渴喜喝冷飲, 脈象洪大而數時, 為熱盛津傷證, 此時不能用發汗退熱法, 宜用甘寒退熱法, 如石膏、生地、麥冬等;如見高熱煩躁, 口燥咽干, 便秘尿熱, 舌紅苔黃, 脈數有力, 為熱毒熾盛證, 當用苦寒清熱法, 如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等。 由于本類藥物性多寒涼, 易傷脾胃, 故應注意適可而止。
最后, 值得指出的是, 上述三法皆宜于實熱證, 不宜于虛熱證;在臨床上可以單獨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