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人體器官工作表存在誇大

近日, 網上流傳一張“身體器官工作表”, 列出了從晚上9點到早上9點人體不同器官工作時刻, 如“晚間11點—淩晨1點, 肝排毒, 需熟睡”, “淩晨3點—5點, 肺排毒, 不應用止咳藥”……

這張時刻表有無科學依據?現代社會中人們如何作息才能更好地保持健康?記者採訪了中西醫專家。

網傳器官工作時間准嗎?

有合理性, 但存在誇大和不準確之處

網傳器官工作表稱, “一般吸煙的人早上咳嗽得厲害, 不應用止咳藥, 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淩晨7點—9點, 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 應吃早餐。 ”這些說法是否科學?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中醫科主任張春燕說,

依據中醫理論, 淩晨3點—5點是氣血流注肺經之時, 此時人體處於深度睡眠, 有利於分配全身的氣血。 如果吸煙的人肺氣虛弱, 主呼吸的功能減弱, 就會出現淩晨咳嗽厲害的表現。

對於吃早餐的建議, 張春燕說, 脾胃為“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長期不吃早飯會導致氣血生化乏源, 還會引起脾胃功能虛弱, 進一步影響氣血的生成, 出現“氣虛、氣短”。

武漢市中心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李明傑從西醫理論解釋說:“氣道覆蓋的纖毛起到排出空氣中污染物的作用。 吸煙使纖毛麻痹不能正常工作, 污染物容易進入呼吸道深部並導致炎症。 睡眠後因停止吸煙, 纖毛功能得到修復, 將毒素及分泌物向上送出, 所以晨起咳嗽。

“排毒之說在古代中醫中是沒有的, 但現代生物鐘的說法與中醫有一定契合。 ”武漢市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全毅紅認為, 人體五臟六腑的氣血運行, 有著與自然界週期同步運行不息的關係, 每天人體經絡氣血盛衰與經穴的開合也密切相關。 如《黃帝內經》裡有“寅時氣血注於肺, 卯時大腸辰時胃, 巳脾午心未小腸”等記載, 其中, “寅時氣血注於肺”是指早3點—5點氣血正好運行到肺這個部位。

“如果能嚴格按照網路上說的那樣做, 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但傳言也有誇大其辭甚至不準確的地方。 比如肝臟其實一直在工作, 並非只在晚間11點至淩晨1點排毒。 而淩晨3點至5點恰逢陰陽交替, 是死亡率最高的時候, 說不能用止咳藥很牽強。

”全毅紅說, 中醫中的陰陽、五行、臟腑、氣血等學說都是糅合在一起的, 不能孤立地用一種學說來解釋看待現代生物鐘理論。

北京中醫醫院消化中心醫生吳義春博士說, 傳統的氣血時辰理論來源於實踐, 植根中華文化。 人作息的自然規律是客觀存在的, 氣血時辰理論不宜誇大, 也不應神秘化, 更不容否定。

“氣血時辰理論的核心是順應自然。 例如, 經常全球化跨時生活的人, 應該調整時差儘快‘對表’, 讓身體作息規律與當地時間合拍, 倒好時差。 ”吳義春強調。

改變人體生物鐘會有害嗎?

每個人的生物鐘不同, 受光線等影響可以改變, 但生物鐘經常紊亂影響健康

李明傑介紹, 生物鐘在1729年被首次描述, 是生物體內控制其行為和機能的一種內在機制,

比如控制睡眠與蘇醒、代謝、內分泌等。

李明傑說, 每個人的生物鐘不盡相同, 可以改變, 一般是23到25小時一個週期。 光線是哺乳動物設置生物鐘的主要信號。 “動物實驗發現有1000多個基因參與生物鐘調控;生物鐘是一個自我維持的調節系統, 使肌體與外周環境相適應;而外周環境又可通過光線、食物等觸發刺激信號, 使生物鐘與外周環境相適應。 ”李明傑說。

張春燕也表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鐘。 人類都是以一晝夜為週期進行作息, 人體的生理指標, 如體溫、血壓、脈搏;人的體力、情緒、智力和婦女的月經週期;體內的信號, 如腦電波、心電波、經絡電位、體電磁場的變化等, 都會隨著晝夜變化作週期性變化。

“改變自己的生活節律會改變體內激素分泌量, 生物鐘必然受到影響而發生紊亂。 當生物鐘經常紊亂, 就容易生病、衰老或死亡。 ”張春燕認為, 有些人的生物鐘幾十年都保持相對穩定, 他的健康狀況就不會因為和正常作息的生物鐘不同而受損。 因此, 要提倡順應人體內部規律的生物鐘養生法:一是順應生物鐘, 保證生物鐘“准點”;二是保養生物鐘, 進行健康充電;三是“維修”生物鐘, 生物鐘表現出“錯點”時要維修。

如何作息才健康?

成人應保證每天7—9小時睡眠, 保持生物鐘的穩定, 順應自然規律和動靜結合才是養生

張春燕認為, 順應自然規律和動靜結合才是養生。 人體的生物規律與自然的規律有著內在聯繫, 具體表現在生物鐘上存在著內在的時間節律性。

例如, 子午流注學說認為:經絡氣血運行各有其盛衰, 以一天十二時辰流注十二經, 即寅時從肺經開始, 依次流注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而終於丑時肝經, 次日複如是。 “因此, 要因地、因時、因人制宜, 合理調整氣血神志、調理臟腑氣血陰陽, 才能改善人體健康狀態。 ”

具體來說, 應該如何作息呢?李明傑說, 睡眠時間因人而異, 無統一標準。 健康成人應保障7—9小時的睡眠時間。

張春燕說, 作息和睡眠應有節律, 每天睡覺、起床時間基本固定。 同時, 要順應自然規律, 不要睡得太晚, 起得太晚, 以免影響臟腑功能及氣血的正常運行。 “晚上9點—11點周身氣血俱注于三焦, 身體全面休整。”張春燕說,《易經》認為,身體的陰陽平衡直接受三焦的管理,如果三焦不通,就會生病。因此熬夜對身體健康的損害非常大,不值得提倡。

對於因工作需要不得不長期上夜班的人來說,如何降低對健康的損害呢?吳義春說,上夜班的人晨昏顛倒,要按照工作時間調整作息規律,讓身體儘量保持最佳狀態。

他為上夜班的人提出五點建議:一是適當補覺。上夜班缺了覺,要把缺的覺補回來;二是有空打盹。在上夜班之前,哪怕是小憇,身體精神都能得到很好的調整;三是安排調休。適當調休,讓身體回歸正常的生理週期,自行平衡,自我修復;四是清淡飲食。上夜班耗損陰血,多吃些滋陰降火的食物,如鴨肉、綠豆、冬瓜、百合等食品;五是學會“催眠”。上夜班後,大腦皮層容易興奮,不容易入睡。因此,不要喝咖啡和濃茶,可適量喝點熱牛奶,創造放鬆的環境。如果有睡眠障礙,要及時找睡眠專科醫生幫助。

身體全面休整。”張春燕說,《易經》認為,身體的陰陽平衡直接受三焦的管理,如果三焦不通,就會生病。因此熬夜對身體健康的損害非常大,不值得提倡。

對於因工作需要不得不長期上夜班的人來說,如何降低對健康的損害呢?吳義春說,上夜班的人晨昏顛倒,要按照工作時間調整作息規律,讓身體儘量保持最佳狀態。

他為上夜班的人提出五點建議:一是適當補覺。上夜班缺了覺,要把缺的覺補回來;二是有空打盹。在上夜班之前,哪怕是小憇,身體精神都能得到很好的調整;三是安排調休。適當調休,讓身體回歸正常的生理週期,自行平衡,自我修復;四是清淡飲食。上夜班耗損陰血,多吃些滋陰降火的食物,如鴨肉、綠豆、冬瓜、百合等食品;五是學會“催眠”。上夜班後,大腦皮層容易興奮,不容易入睡。因此,不要喝咖啡和濃茶,可適量喝點熱牛奶,創造放鬆的環境。如果有睡眠障礙,要及時找睡眠專科醫生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