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秋乏秋燥秋膘的方法 早睡早起多運動解秋乏
在秋季, 雖然天氣有所轉涼, 人們要面對三大健康問題, 那就是秋乏、秋燥及秋膘。 秋季養生如何應對秋乏、秋燥、秋膘呢?下面教你一些方法, 輕輕松松做好秋季養生保健工作!
一、秋乏
俗話說“春困秋乏”, 進入秋季, 雖然告別了夏日連續的酷暑濕熱, 但許多人卻備受“秋乏”的困擾。
秋乏的發生是由于夏天, 尤其是與“秋”交接的“伏天”, 氣溫炎熱、濕度大, 濕熱交蒸使人身體大量出汗, 造成了水鹽代謝失調, 氣隨汗泄, 機體消耗了過多的氣血和津液。 同時, 夏季白晝長、天氣熱, 睡眠質量下降, 心神失養, 臟腑功能下降;腸胃功能減弱,
而進入秋天后, 隨著氣候的轉涼, 夏季給人體帶來的消耗因素雖然逐漸減弱, 但是氣血、津液的補充需要時間, 臟腑功能的恢復是一個逐漸的過程。 同時,
“秋乏”常常表現為周身疲憊, 昏昏欲睡, 即使夜間睡眠很好, 白天仍覺精力不足, 稍微活動和工作一會兒, 就覺得疲乏勞累, 精神萎靡。 在生理體征上則表現為四肢無力、身體疲勞、嗜睡、神情淡漠、口干舌燥、咽干及鼻子干等癥狀。
秋乏癥狀經一段時間調整和適應, 就會自然而然地消除, 但最好還是采取適當的防治措施。 解“秋乏”重在養陰生津、補氣收汗。
具體做法是, 改掉夏季晚睡的習慣, 爭取晚上10時前入睡, 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佳,
二、秋燥
中醫認為, 秋有風燥, 不僅傷害暴露在外面的皮膚、鼻子、眼睛, 也可直達體內, 傷及五臟六腑, 甚至免疫系統。 比如, 便秘, 反映了腸的狀態;而口干咽燥、皮膚干、鼻子癢, 反映了肺的狀態。
“燥”在中醫又被稱為燥邪,
中秋節可以算是溫燥和涼燥的轉折點, 中秋過后涼意開始顯現, 同時雨水漸少、天氣干燥, 晝熱夜涼比較明顯。 此時, 溫燥慢慢向涼燥過度, 因此潤燥的側重也應該有所改變。 陳寧表示, 可以多吃銀耳、百合、栗子、芝麻等食物。 另外, 一些時令水果, 如秋梨、柿子等也可起到一定的潤燥作用。
中醫認為秋天對應人體的是肺臟, 所以秋燥傷人易傷肺, 出現肺燥。 補充水分就是要多喝水以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水分, 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如梨、蘋果、葡萄、銀耳、蓮子、藕、甘蔗等, 同時還要注意補充微量元素, 如鎂、葉酸、維生素B族、脂肪酸和色氨酸等。
維生素B1、維生素B6在防治秋燥中作用不小, 維生素B1也是營養人體神經末梢的重要物質, 維生素B6則有穩定細胞狀態、提供各種細胞能量的作用。 維生素B1和B6在粗糧和豆類里面含量最為豐富, 可每周吃3-5次粗糧米飯。 脂肪酸和色氨酸消除煩躁, 可從海魚、胡桃、火雞肉、牛奶、榛子、杏仁和香蕉等食物里獲取這兩種物質。
另外在飲食方面也要特別注意, 少吃辛辣的東西, 也不宜多吃生冷食品, 以免損傷脾胃功能。 良好的起居習慣對預防秋燥很有幫助, 入秋后早晚溫差變化大, 應及時增減衣服, 隨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預防感冒,怕冷的人應該隨身帶著薄外套預防突然變冷的天氣。在辦公室也該備有防寒的衣服,注意保暖。每天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依照自然界在秋季“陰增陽消”的規律,要早睡早起。
三、秋膘
所謂“貼秋膘”,其實就是秋季進補的意思,立秋后天氣逐漸轉涼,且夏天由于天氣較熱,往往消耗大、胃口差,所謂“一夏無病三分虛”,因此秋后進行適當的營養補充和身體調理是有必要的。專家建議,在立秋后一個月內,最好先調理下身體,排排暑濕,掃清障礙后再來進補。
經過了一個漫長酷暑的炙烤,很多MM在飲食上已經養成了吃冰凍的食品來降暑解熱。然而,隨著秋天的慢慢逼近,這種靠吃冰凍食品的飲食習慣也要有所改善,否則很容易在秋天中造成消化不良,從而讓脂肪囤積在身體上形成頑固的秋膘。
在秋季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于本來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天更應注意瘦身。多吃一些低熱量的瘦身食品,如粗雜糧(赤小豆、薏米)、薯類、蘿卜、冬瓜、海帶、蘑菇等。在秋天還應注意提高熱量的耗費,有計劃地增加活動。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旅行的大好時節,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暢,又可以增加活動量,達到瘦身的目的。
減秋膘建議:飯前喝淡湯或吃個水果。湯可以抑制食欲,增加飽感。喝湯后再進食,飯量便會減少。吃水果時,咀嚼與胃的飽足感是滿足人們食欲而使人停止進食的兩大要素。晚飯少吃,以素食為主。晚飯吃得太多太晚,人體內胰島素分泌量高,容易使熱量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從而出現肥胖。飯后散步半小時。此時,人們運動鍛煉所耗的能量均來自脂肪,可有效地減少體脂而漸瘦。
雖說秋季貼膘好過冬,但秋天也不宜吃得過多,“打個比方,一個人每天需要1500卡路里熱量就能維持人體正常機能,如果人體每天攝入了2000卡路里,攝入量就比需要量多,如果不將多余的卡路里消耗掉,長期下來容易長胖。”專家說,貼秋膘差不多也是這個原理,秋季人吃得比夏季多,但我們也要控制好量。
隨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預防感冒,怕冷的人應該隨身帶著薄外套預防突然變冷的天氣。在辦公室也該備有防寒的衣服,注意保暖。每天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依照自然界在秋季“陰增陽消”的規律,要早睡早起。三、秋膘
所謂“貼秋膘”,其實就是秋季進補的意思,立秋后天氣逐漸轉涼,且夏天由于天氣較熱,往往消耗大、胃口差,所謂“一夏無病三分虛”,因此秋后進行適當的營養補充和身體調理是有必要的。專家建議,在立秋后一個月內,最好先調理下身體,排排暑濕,掃清障礙后再來進補。
經過了一個漫長酷暑的炙烤,很多MM在飲食上已經養成了吃冰凍的食品來降暑解熱。然而,隨著秋天的慢慢逼近,這種靠吃冰凍食品的飲食習慣也要有所改善,否則很容易在秋天中造成消化不良,從而讓脂肪囤積在身體上形成頑固的秋膘。
在秋季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于本來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天更應注意瘦身。多吃一些低熱量的瘦身食品,如粗雜糧(赤小豆、薏米)、薯類、蘿卜、冬瓜、海帶、蘑菇等。在秋天還應注意提高熱量的耗費,有計劃地增加活動。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旅行的大好時節,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暢,又可以增加活動量,達到瘦身的目的。
減秋膘建議:飯前喝淡湯或吃個水果。湯可以抑制食欲,增加飽感。喝湯后再進食,飯量便會減少。吃水果時,咀嚼與胃的飽足感是滿足人們食欲而使人停止進食的兩大要素。晚飯少吃,以素食為主。晚飯吃得太多太晚,人體內胰島素分泌量高,容易使熱量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從而出現肥胖。飯后散步半小時。此時,人們運動鍛煉所耗的能量均來自脂肪,可有效地減少體脂而漸瘦。
雖說秋季貼膘好過冬,但秋天也不宜吃得過多,“打個比方,一個人每天需要1500卡路里熱量就能維持人體正常機能,如果人體每天攝入了2000卡路里,攝入量就比需要量多,如果不將多余的卡路里消耗掉,長期下來容易長胖。”專家說,貼秋膘差不多也是這個原理,秋季人吃得比夏季多,但我們也要控制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