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練太極也可能有副作用
太極拳的健身作用人人皆知, 但在練習太極拳的人群中, 卻出現了程度不同的關節損傷。
西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三位體育研究人員, 對甘肅省主要城市的345名練習太極拳的中老年城市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問, 發現在練習太極拳後, 42.3%的人有腿部肌肉、關節異常疼痛的現象, 雖然有些中老年人在練習前腿部就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現象, 但其中58.7%的調查物件是在練習之後產生腿部肌肉或關節疼痛的, 而且有些練習前腿部已有損傷的練習者, 在練習後疼痛感增加。
練太極拳強調全身肌肉放鬆, 關節鬆開。 但這種放鬆必須建立在保持各關節的正常功能和正確位置的基礎上。 在肌肉放鬆的同時, 一定要立身中正, 進而貫徹頂頭懸、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等練拳要求。 反之, 如果肌肉鬆懈, 姿勢又不中正合規, 久之就會造成關節損傷。
練太極拳時,
關於練太極拳引起膝關節痛的問題, 原因一般有三方面:
(1)動作姿勢不正確
太極拳動作姿勢的基本要求是中虛靈頂勁、含胸拔背、松腰斂臀、沉肩墜肘、舒指坐腕、尾閭中正。 全面、正確地做到這些要求不僅要有相當的肌肉感受和支配能力, 還要有很強的協調能力, 非專業人員不易做到準確到位。 而動作姿勢不正確勢必影響力量的協調發揮, 使不該用力的肌群也在持續緊張, 造成局部肌肉勞損和關節的負荷過重, 如屈膝下蹲動作深度過大, 就會造成膝部勞損。
(2)技術動作不規範
規範的太極拳技術要求氣沉丹田、圓襠活髖、內鼓外安、運動如抽絲、邁步如貓行,
作, 上體轉而下肢不轉, 使膝關節扭曲力過大, 造成膝關節運動損傷。 或者動作不連貫, 造成不應有的停頓, 使腿部肌肉持續緊張。
(3)運動量過大
太極拳的運動強度對個體練習者而言是基本恒定的, 運動時間、練習密度是影響運動量的主要因素。 調查表明, 中老年人練習太極拳的時間大都在40—60分鐘之間, 還有25%的人超過60分鐘, 但中間的間隔時間平均只有0.42分鐘。 這樣的運動量對中老年人的身體來說顯然是不合適的, 應壓縮練習時間或延長間隔時間。
如何預防和減輕關節損傷
(1)練拳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姿勢的要求, 膝關節與足尖方向要一致, 練拳先要慢慢練, 放鬆練, 即使是發力的動作如掩手弘錘也不要發力打出, 只要打出發力的意念就好了, 因為很多初學者還未學懂得放鬆,
(2)練太極拳姿勢越低, 膝關節承受的壓力越大, 必然調動更多的肌纖維參與工作, 才能支持膝關節維持支撐。 所以, 以健身養生為目的, 練太極拳姿勢高一些為好, 不要蹲得太低, 也儘量避免一足承重, 虛步的兩足承重可三七開, 即前足三分後足七分。
練習者如果是年輕力壯可直接從低架練起, 但是如果年紀較大或身體瘦弱者或平時缺乏體育鍛煉者, 建議先從高架練起, 即拳架不必要求太低, 只要能做到重心的虛實變化就可, 還可以練習站樁作為輔助練習, 初時每次站樁的時間不用太長, 適可而止, 慢慢增加練習時間。
通過這些鍛煉, 時間長了下肢的力量可以得到明顯的加強, 這樣拳架可練的低些, 簡單說, 就是拳架先從高練起, 時間長了, 練低架的時候就不會感到那麼吃力了, 而且拳架也會比較松柔。 因為有的練習者在初練時練低架,雖然動作可以基本做到,但完成的比較吃力,拳架就缺發松柔,比較僵、滯、勁斷而不連續,而從高架練起不會那麼吃力,放鬆起來也比較容易一些。
不適合練太極的人群:
(1)很多老年人都不適合練太極拳
不少老年人在選擇鍛煉項目時會首選太極拳這種運動,主要是認為太極拳動作緩慢、運動量小、危險性也小,不會像其他劇烈運動容易造成創傷,還能陶冶情操。其實,很多老年人都不適合練太極拳。
隨著年齡的增長,膝蓋內的半月板和軟骨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形象點說,就好像牆面剝脫一樣,膝關節已經發生退行性變化,經常弓腿、扭動等動作都會加重膝關節的磨損。太極拳中的很多動作都是對膝關節損傷較大的,如標誌動作馬步蹲襠需要弓腿,還有很多需要金雞獨立的動作。有資料顯示,人體屈膝30度,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和體重相等;屈膝60度,膝關節壓力為體重的4倍;屈膝90度,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6倍。
所以,很多老年人都不適合做對膝關節損傷較大的運動,包括太極拳。
(2)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不宜練習太極拳
膝關節骨質增生是骨關節炎的一種,通常是由外傷或過度運動引起的,同時與性別、年齡都有一定關係,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高,是一種軟骨長期退化性病變,常見於老年人和女性。這種增生是機體功能減退,人體衰老的一種表現。它一般發病於45歲以後,也有個別人在40歲左右患早期骨關節炎。
膝關節骨質增生與練太極沒有直接關係,但是,練太極確實可以誘發症狀,加重病情。
哪些人適合練太極拳:
老年人,如果從小或是年輕時就開始練習太極拳,那麼關節、韌帶都舒展開了,身體比較適應,年老了再練問題不大。
中青年人,年齡不是很大,身體柔韌度比較好、適應性強、反應快,並且體重較輕,是可以視情況練練太極拳的。尤其是亞健康的中青年人,上班下班整天面對電腦、電視,造成頸椎僵硬,小腹鼓起,練習太極拳讓自身在壓力中得到暫時的放鬆,以更好的精神狀態面對接下來的工作。
少年兒童也可練習太極拳。通過練習太極拳,可以培養孩子的感知能力、提高注意力、緩解和釋放學習方面的壓力、穩定性情,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生活有規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女性,由於生理原因,氣血易於虧損、不調,進而導致貧血、腎虛、內分泌紊亂,直接導致衰老的過早來臨。打太極對女性身體保健有著很多好處,如使身體松柔,有韌性,調和人體陰陽,疏通經絡,和暢氣血,神清目明。
練太極的注意事項:
(1)太極拳是不須多大地方就可以練習的,室內室外全可。當然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地面平坦的地方,更為適宜。
(2)時間早晚全可,最好是早晨多練,睡前可練一趟,特別是冬令,睡時周身溫暖舒暢,春夏應在日未出來時,秋則日出後,冬則日升後更好。
(3)大風嚴寒或盛暑日光下不可練。
(4)空腹練雖不忌,但略進粥點後十五分鐘為宜,過饑或剛飯後不可練。
(5)勞動多汗後不可練,應稍休息,氣調,再少練可以解乏,特別是腦力勞動後,練拳等於休息。
(6)凡勞動疲勞是因為局部發展,氣血不能平衡才感疲勞,練拳後氣血平衡,自然恢復正常。
(7)身體過虛弱不可多練,即在平時也是覺累即停,不必勉強練完。
(8)應當節飲食、節欲、不動氣、不爭強,常見有人仗恃有功夫,而不知養生,反致暴病,或竟促壽,“禍莫大於有所恃”,應知深戒。
(9)不可放大汗,練時先寬衣摘帽,不可汗後脫衣摘帽,應當閉擋風處。
(10)練前先活動關節,練後緩步十餘分鐘,不可驟坐,以免氣血瘀滯。
練太極拳思想上的準備:
(1)靜
練習太極拳要求“靜”,也就是要求思想高度集中,不能有其它雜念。把思想高度集中,使自己的手、眼、身、步,儘量做得動作正確。
(2)輕
“輕”不能用“爆發力”, 用“爆發力”則不能貫穿。“輕柔”絕不是鬆懈,鬆懈和用力都是太極拳的大忌。
太極拳要求推出之掌,或擊出之拳,都不是伸開或握緊的。即所謂“太極勁似松非松,將展未展”。拳雖握但二能握得太緊,中間留空隙。掌不平直,而掌心稍微內陷,手指也不完全並緊。
步法也要求輕靈,“邁步如貓行”。如果把腳抬得很高,甚至把膝關節形成直角,手伸得很直等等,都是不應有的弊病。
(3)慢
練太極拳要求慢,絕不是停頓。慢的原則要求“貫串”,練太極拳時,要求動作前後銜接,使長拳的動作連綿不斷的貫穿。
(4)切
切是認真的意思,無論那個招式,都要做到準確。虛實要分清楚,動作應避免缺陷,立身須中正安靜。
(5)恒
首先是要求持之以恆,無論嚴寒酷暑,都不能間斷。其次是定量。
因為有的練習者在初練時練低架,雖然動作可以基本做到,但完成的比較吃力,拳架就缺發松柔,比較僵、滯、勁斷而不連續,而從高架練起不會那麼吃力,放鬆起來也比較容易一些。不適合練太極的人群:
(1)很多老年人都不適合練太極拳
不少老年人在選擇鍛煉項目時會首選太極拳這種運動,主要是認為太極拳動作緩慢、運動量小、危險性也小,不會像其他劇烈運動容易造成創傷,還能陶冶情操。其實,很多老年人都不適合練太極拳。
隨著年齡的增長,膝蓋內的半月板和軟骨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形象點說,就好像牆面剝脫一樣,膝關節已經發生退行性變化,經常弓腿、扭動等動作都會加重膝關節的磨損。太極拳中的很多動作都是對膝關節損傷較大的,如標誌動作馬步蹲襠需要弓腿,還有很多需要金雞獨立的動作。有資料顯示,人體屈膝30度,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和體重相等;屈膝60度,膝關節壓力為體重的4倍;屈膝90度,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6倍。
所以,很多老年人都不適合做對膝關節損傷較大的運動,包括太極拳。
(2)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不宜練習太極拳
膝關節骨質增生是骨關節炎的一種,通常是由外傷或過度運動引起的,同時與性別、年齡都有一定關係,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高,是一種軟骨長期退化性病變,常見於老年人和女性。這種增生是機體功能減退,人體衰老的一種表現。它一般發病於45歲以後,也有個別人在40歲左右患早期骨關節炎。
膝關節骨質增生與練太極沒有直接關係,但是,練太極確實可以誘發症狀,加重病情。
哪些人適合練太極拳:
老年人,如果從小或是年輕時就開始練習太極拳,那麼關節、韌帶都舒展開了,身體比較適應,年老了再練問題不大。
中青年人,年齡不是很大,身體柔韌度比較好、適應性強、反應快,並且體重較輕,是可以視情況練練太極拳的。尤其是亞健康的中青年人,上班下班整天面對電腦、電視,造成頸椎僵硬,小腹鼓起,練習太極拳讓自身在壓力中得到暫時的放鬆,以更好的精神狀態面對接下來的工作。
少年兒童也可練習太極拳。通過練習太極拳,可以培養孩子的感知能力、提高注意力、緩解和釋放學習方面的壓力、穩定性情,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生活有規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女性,由於生理原因,氣血易於虧損、不調,進而導致貧血、腎虛、內分泌紊亂,直接導致衰老的過早來臨。打太極對女性身體保健有著很多好處,如使身體松柔,有韌性,調和人體陰陽,疏通經絡,和暢氣血,神清目明。
練太極的注意事項:
(1)太極拳是不須多大地方就可以練習的,室內室外全可。當然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地面平坦的地方,更為適宜。
(2)時間早晚全可,最好是早晨多練,睡前可練一趟,特別是冬令,睡時周身溫暖舒暢,春夏應在日未出來時,秋則日出後,冬則日升後更好。
(3)大風嚴寒或盛暑日光下不可練。
(4)空腹練雖不忌,但略進粥點後十五分鐘為宜,過饑或剛飯後不可練。
(5)勞動多汗後不可練,應稍休息,氣調,再少練可以解乏,特別是腦力勞動後,練拳等於休息。
(6)凡勞動疲勞是因為局部發展,氣血不能平衡才感疲勞,練拳後氣血平衡,自然恢復正常。
(7)身體過虛弱不可多練,即在平時也是覺累即停,不必勉強練完。
(8)應當節飲食、節欲、不動氣、不爭強,常見有人仗恃有功夫,而不知養生,反致暴病,或竟促壽,“禍莫大於有所恃”,應知深戒。
(9)不可放大汗,練時先寬衣摘帽,不可汗後脫衣摘帽,應當閉擋風處。
(10)練前先活動關節,練後緩步十餘分鐘,不可驟坐,以免氣血瘀滯。
練太極拳思想上的準備:
(1)靜
練習太極拳要求“靜”,也就是要求思想高度集中,不能有其它雜念。把思想高度集中,使自己的手、眼、身、步,儘量做得動作正確。
(2)輕
“輕”不能用“爆發力”, 用“爆發力”則不能貫穿。“輕柔”絕不是鬆懈,鬆懈和用力都是太極拳的大忌。
太極拳要求推出之掌,或擊出之拳,都不是伸開或握緊的。即所謂“太極勁似松非松,將展未展”。拳雖握但二能握得太緊,中間留空隙。掌不平直,而掌心稍微內陷,手指也不完全並緊。
步法也要求輕靈,“邁步如貓行”。如果把腳抬得很高,甚至把膝關節形成直角,手伸得很直等等,都是不應有的弊病。
(3)慢
練太極拳要求慢,絕不是停頓。慢的原則要求“貫串”,練太極拳時,要求動作前後銜接,使長拳的動作連綿不斷的貫穿。
(4)切
切是認真的意思,無論那個招式,都要做到準確。虛實要分清楚,動作應避免缺陷,立身須中正安靜。
(5)恒
首先是要求持之以恆,無論嚴寒酷暑,都不能間斷。其次是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