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什么時候喝最好
在治療疾病的時候,不僅需要對癥下藥,還需要掌握正確的吃藥時間,特別是對于一些喝中藥的患者來說,中藥的藥效比較強,一定要在藥效發揮效果最佳的時間吃,因為同樣的藥在不同的狀態下,對于人身體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為了使疾病快速的恢復,就應該在合適的時間服藥,那么中草藥什么時候喝最好呢?
通常來說,人體吸收藥物的最佳時間實在上午九點和下午三點左右,因此在這兩個時間點服用中藥是最好的。但是,不同的藥物的性質不同,服用的時間點也有所不同。治療腸胃病和虛癥的藥物應該在飯前30分鐘或60分鐘服用;而治療其他疾病的藥物在飯后30分鐘服用即可;通便藥物如大黃、火麻仁等則適合在清晨或白天服用,盡量不要在睡前服用;驅蟲類的中藥在早上空腹服用即可。
在中醫的理論中,中藥應該“溫服”,也就是說藥湯在熬后應該馬上濾出,放置在常溫中待藥湯降溫到36-37℃后再服下。而散劑、丸劑類中成藥要用溫開水送服;解表、發散風寒的中藥則需要 “熱服”,患者在服藥后喝些熱水可以提升藥力;止吐、解毒類藥物則需要“冷服”,避免對身體造成刺激。
一般中藥吃多久才見效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藥物的吸收能力也不一樣所以這個時間不太好確定。具體的還是要看這種病情的嚴重程度,如果病情比較輕的話,不用喝太久,如果病情比較重需要。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看服藥的效果,再對處方進行相應的變化。一般需要連服三個療程,七天為一療程,每服藥物早晚各喝一次,才能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如果病未好,就斷續堅持治療,如果病好了就該立即停藥!
另外,由于中藥調理在時間上相對會漫長一些,所以在調理期間應注意禁食辛辣、油膩、刺激性的食物,同時要注意勞逸結合,加強營養,積極參加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