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鼻塞中醫辨證

現在的氣溫忽高忽低非常不穩定,會導致人們在這個環境下出現一些身體上的變化,比如最近開始鼻塞,多數和鼻炎有關,會引起頭痛,嗅覺減退,甚至還會感覺到鼻腔里發脹,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注意,通和調理達到調節身體機能平衡的效果,一般都是用中醫為主。

鼻炎是以鼻流濁涕、鼻塞、嗅覺減退,頭痛為特征的病證。

又稱鼻淵,腦漏。相當于西醫的急、慢性鼻竇炎,是鼻竇黏膜的非特異性炎癥,為一種鼻科常見病、多發病。中醫通過辨證,多分以下五種證型治療。

中醫辨證鼻炎,分五種證型治療,擺脫鼻塞、頭疼,鼻炎不再犯!

風熱襲肺:表現為鼻涕黃濁味臭,鼻塞時不時的發作,嗅覺減退,頭額脹痛,發熱惡寒,咳嗽痰黃,咽干,苔薄黃。

脾經濕熱:表現為涕黃濁、量多、味臭,鼻塞重,嗅覺差,鼻竅黏膜紅腫,頭脹痛,肢體困倦,食少納呆,脘腹脹滿,溲黃赤。舌紅,苔黃膩。

中醫辨證鼻炎,分五種證型治療,擺脫鼻塞、頭疼,鼻炎不再犯!

膽府郁熱:表現為鼻流濁涕,色黃而臭,鼻塞不通,不聞香臭,頭昏頭脹,咽干口苦,耳鳴目眩,兩脅脹痛。舌紅,苔黃。

脾氣虛弱:表現為涕或白或黃,黏且量多,無臭味,鼻塞重,嗅覺差,鼻竅黏膜淡紅腫脹,肢倦乏力,面色萎黃,食少納差,腹脹便溏。舌質淡,苔薄白。

肺氣虛寒:表現為鼻涕量多、黏白無臭味,鼻塞或輕或重,日久不愈,遇風冷加重,自汗惡風,氣短乏力。舌淡,苔薄白。

中醫辨證鼻炎,分五種證型治療,擺脫鼻塞、頭疼,鼻炎不再犯!

鼻炎的治療方法,這里有個區別于西藥西醫的方法,是中醫的純草本的方子,名字就叫做胡蒼子清透法,那么這個方法靠譜嗎?有效嗎?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胡蒼子清透法,上達頭腦,而治頂痛目病,通鼻氣而落癟肉;內達肺經而治齁蛤、痰瘧,散瘡腫;其除翳之功,尤顯神妙。"

《四聲本草》也對這各方法也解釋:"通鼻氣,利九竅,吐風痰。"那么又該如何做呢?做法其實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有點難,主要還是看個人,具體如下:

中醫辨證鼻炎,分五種證型治療,擺脫鼻塞、頭疼,鼻炎不再犯!

胡蒼子100克,搗碎,川白芷50克搗碎,還有金銀花、辛夷花、甘草、鵝不食草、野菊花、薄荷等草本植物藥材各30克,同樣要搗碎,可以專門用中醫的器具將其搗碎,芝麻油一斤,把它們都放到芝麻油里,寖泡3天3夜,然后放到鍋里加熱,直到藥物變成黑色,撈出藥物過濾好了,裝瓶備用。

用法:每天用這種油涂抹鼻腔,盡量涂抹的深一些并且是均勻涂抹,還要不能中斷,一般7天左右開始見效,15天左右效果明顯,連續用藥一個月左右鼻塞頭痛癥狀基本消除。藥油涂入鼻腔時,應盡量涂進鼻腔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