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怎麼去皮不會變黑
人們應該都發現了在做山藥的時候每次去皮以後就會出現變黑的情況,這樣的話就會使得這道菜肴在做出來的時候變得顏色上面不是那麼好看的,甚至是會有一些暗沉的現象發生,這樣就會使得人們本身的食欲受到一些影響的,那麼就一定要記住在山藥去皮以後放到清水裡面浸泡一段時間的。
制法
山藥:除去雜質,分開大小個,泡潤至透,切厚片,放於焙籠中烘乾(明代李中立著《本草原始》雲:“凡藥曬乾者極多,古人何必獨加幹字於山藥之上)。
麩炒山藥:取淨山藥片,照麩炒法(附錄Ⅱ D)炒至黃色。
性狀
本品略呈圓柱形,彎曲而稍扁,長15~30cm,直徑1.5~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溝、縱皺紋及鬚根痕,偶有淺棕色外皮殘留。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淡、微酸,嚼之發黏。光山藥呈圓柱形,兩端平齊,長9~18cm,直徑1.5~3cm 。表面光滑,白色或黃白色。
鑒別
本品粉末類白色。澱粉粒單粒扁卵形、類圓形、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直徑8~35μm,臍點點狀、人字狀、十字狀或短縫狀,可見層紋;複粒稀少,由2~3分粒組成。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黏液細胞中,長約至240μm,針晶粗2~5μm。具緣紋孔、網紋、螺紋及環紋導管直徑12~48μm。
山藥是山中之藥、食中之藥。不僅可做成保健食品,而且具有調理疾病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指出:山藥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去頭面遊風、止腰痛、除煩熱、補心氣不足、開達心孔、多記事、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潤毛皮,生搗貼腫、硬毒能治
《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玉液湯和滋培湯,以山藥配黃芪,可治消渴、虛勞喘逆,經常結合用枸杞子、桑椹子等這些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做茶泡飲,可補腎強身,增強抵抗力,可以起到較好的保健養生功效。
山藥有如下作用:
1.降血壓中藥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歸芍地黃丸等,都是有山藥配成的有名方劑,不僅用於治療腎虛病症,還用於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哮喘、神經衰弱和腰痛等病症。
3.延緩衰老現代科學證明,山藥能使加速有機體衰老的酶活性顯著降低。含山藥的八味地黃丸,主治產後虛汗不止。保元清降湯、保元寒降湯,可治吐血和鼻出血;寒淋湯和膏淋湯,可治淋蟲。山藥還可治肺結核、傷寒及婦女病等,這都有利於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