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發燒的時候會出汗嗎

發燒對人體最明顯的症狀表現莫過於讓人頭暈目眩,所以發燒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疾病症狀,如果發燒不及時醫治的話,可能會傷害到人體的腦神經引發腦損傷。並且在發燒發生的過程當中,還會嚴重影響到一個人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但是不少人都會有疑問,在一個人發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出汗現象嗎?

發燒會帶來許多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一般來說,發燒有寒戰、高熱、退燒三個階段,多數病人在退燒期會出汗。也有一些患者有出汗後反復發燒或者不出汗也會退燒的情況。但總的來說,發燒時出汗是正常的現象。

醫學上稱發燒為發熱,臨床上一般把腋窩溫度大於 ℃ 37.2視為發熱。發熱的原因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感染。

大部分情況下,一個人身體內的病原體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免疫系統消滅;但是一旦遇到身體免疫功能下降或病原體太過於強大的時候,身體就得通過內環境的調動,激發起更強大的力量來對抗病原體,而要召喚這股強大的力量,則需要更高的體溫。所以人體發熱的過程實際是免疫系統和病原體作戰的過程

人體發燒,體內的溫度高於攝氏37度,主要是體內的溫度散發不出來。體溫的下降靠的是熱傳導,熱傳導的方式為三類:輻射,對流和蒸發。發燒降溫的辦法是利用對流和蒸發。對流就是讓患者處於通風的房間,用冰擦全身降溫或泠毛巾敷額頭。而降溫較速度快的是蒸發,以藥物促使患者排汗,從體內排出的汗液帶走大量的熱量,使體溫迅速下降至正常,達到退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