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怎麼吃不會胖
冬至來碗熱呼呼的湯圓,真的是最對味。胖胖軟軟的湯圓,代表「團圓」、「圓滿」、「大一歲」,但其主要成分是糯米,也就是全穀雜糧類其中的一種,容易讓血糖容易上升、影響血糖控制。專業人士特別提醒,只要把握「減多加少」的原則,不僅可以開心過節,又能躲過「病劫」。
面對升糖快、黏性高的湯圓,小編為大家整理出4大口訣:
1.「減」量當點心:
湯圓升糖指數高,不建議當正餐食用。建議改成當點心,以含15克醣量的份量為限。如紅白湯圓10粒即有15克醣量(相當於1/4碗飯)。而包餡湯圓2-3粒亦有15克醣量,卻又多了1茶匙的油,食用前請三思。
2.「多」嚼不急吞:
湯圓黏性高不易消化,小孩及銀髮群人群,請避免食用。其餘人群也需要細嚼慢嚥,減少胃腸道負擔,切記:「貪多嚼不爛」,別害了自己。
3.「加」纖助消化:
紅白湯圓建議添加茼蒿、牛蒡、白蘿蔔、香菇、海菜…,不僅可以利用膳食纖維調整湯圓的升糖指數,又能提升湯頭的鮮度及美味。而甜湯圓則同樣能以白木耳、蒟蒻、奇亞籽、洋車前籽…來幫助消化。
4.「少」糖少病侵:
紅白湯圓的甜湯,儘量少用精製糖,建議可改用天然甜味食材替代,如桂圓、紅棗、甘草、甜菊葉…等來調味。甜湯圓則建議搭配無糖抹茶、麥茶、山楂茶…來解油膩。
吃湯圓注意事項:
要喝湯
經水煮,元宵中的不少營養成分如微量元素、營養素就溶在湯裡。因此吃湯圓不能忘喝湯。喝湯可以促進消化吸收,即民間常說的“原湯化原食”。
不宜過量
湯圓雖然美味,但是不宜大吃特吃,因為湯圓是由糯米所製成的,性質黏滯且溫熱。而且芝麻和花生餡料的湯圓具有較高能力,其他餡的也是,這樣的搭配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不適合吃湯圓的人群:
糖尿病患者、潰瘍病患者、胃腸消化功能不良者、急性胃腸炎患者等都是不能吃湯圓的人群。
糖尿病患者 元宵含糖量較高,患者若貪圖口福,可使血糖急劇升高,不僅會加重病情,還能誘發酮症酸中毒。 潰瘍病患者 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對潰瘍面的刺激,嚴重者可誘發胃出血、胃穿孔等。
胃腸消化功能不良者 元宵是由糯米面做成的,黏性較大,不易消化,食後可導致胃痛、胃脹、噯氣、反酸甚至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