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氣血虛是什麼意思
氣血虛也就是氣血不足,是在中醫中比較常見的一個名詞,而人體的很多問題,比如說頭暈、乏力、精神不濟等,都是因為氣血不足所導致的。而氣虛與血虛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差別的,雖然兩者經常同時出現,但是對於患者的影響以及調理方法都是不一樣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氣血虛的相關知識!
一、氣血兩虛的概念
中醫學認為氣的根本在腎而統於肺脾。在表則護衛皮毛,充實腠理,使人有抗邪能力;在內則導行血脈,升降陰陽,周流一身。凡是七情和冷熱等刺激,均能影響及氣而發生病變,故不論外感內傷都有氣的病理現象,因有"百病皆生於氣"的說法。主要是:氣充則強、氣少則虛,氣順則平,氣逆則病。為此,治療上有補氣、升氣、行氣、降氣等多種法則。氣分不和可以影響血分,尤其是氣機障礙能引起水濕痰濁等疾患,故治血病,水濕疾病,常有氣分藥結合使用。
血液循行體內,營養周身。如有虧乏、凝滯、妄行均為病症。造成血病的原因,或由冷熱刺激,或由思慮和疲勞過度,或久病耗損,或跌僕刀傷,流血過多。臨床上有養血、和血、活血、清血、止血、祛瘀等法。
二、症狀
氣虛:言語音低、呼吸短促微弱,神疲肢倦,懶於行動,自汗,胸悶,脫肛,滑泄不止,平時易於感冒及血失統攝。
血虛:心悸,失眠,頭暈,目眩,脫頭髮,面色蒼白,爪甲不華,肌膚幹清枯裂,形體消瘦,大便難解,婦女月經量少或經閉,舌質淡白,脈象細小或芤。
三、調理方法
1、食療方法
傳統中醫藥自古以來就創立了許多經典的藥膳,財物食物烹飪的方法結合中藥,即克服了傳統中藥的苦澀味,又添加了食物元素,備受廣大的群眾所喜愛。如《傷寒論》中就有當歸生薑羊肉湯一方,具體使用時可取當歸,生薑,羊肉半斤煲湯,對於氣血不足的人群尤為適宜,臨床應用廣泛,療效確切。
2、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
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引起氣血暗耗,因此在食物療法的同時仍需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養生日常按時作息,不熬夜,調養情志,少發脾氣。運動要適宜,不宜過量、超負荷。運動仍需選擇適宜的時間,晚上不宜運動,黃帝內經就有“暮而收聚”之說,晚上不宜擾動筋骨,久之則耗傷氣血。
3、配合按摩等傳統手法
艾灸:艾灸的部位通常有足三裡、腎腧、神闕(肚臍處)等等,以透熱即可,不可過熱,以免引起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