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狹窄怎樣治療
頸動脈狹窄會導致頸動脈的血液流通不暢,很容易引起缺氧頭暈的症狀,需要改善頸動脈狹窄的問題。一般治療頸動脈狹窄是需要進行藥物調理,比如通過適當的運動以及控制飲食等,而且頸動脈狹窄會導致出血動脈硬化的問題,希望患者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去選擇治療的方法,及時的控制病情。
臨床表現
部分輕、中度頸動脈狹窄患者可無臨床症狀。對於臨床出現與狹窄相關的症狀者,稱為“症狀性頸動脈狹窄”。症狀性頸動脈狹窄的臨床表現主要與血管狹窄導致的腦缺血相關。根據發病的時間特點可以分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以及卒中,而這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患者的缺血症狀是否可在24小時內完全緩解。可以完全緩解的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而不能完全緩解的為卒中。頸動脈狹窄導致的缺血症狀主要包括,頭暈、記憶力、定向力減退、意識障礙、黑朦、偏側面部和/或肢體麻木和/或無力、伸舌偏向、言語不利、不能聽懂別人說的話等。
治療
頸動脈狹窄的治療主要包括危險因素的控制、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介入治療。
危險因素的控制動脈粥樣硬化性頸動脈狹窄常常是全身血管病變的一部分。因此,控制可以導致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是頸動脈狹窄治療的基礎。主要包括:適當運動、控制體重、避免肥胖、戒煙、少飲酒、合理的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則主要包括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藥物。臨床上常用的為他汀類調脂藥物以及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除此以外,藥物治療尚包括針對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的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只能起到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儘量減少血栓形成,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的目的,從而降低腦缺血事件的發生,並不能從根本上去除斑塊,或是達到恢復腦組織血流的目的。
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主要指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EA)。是目前唯一可以達到去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重建正常管腔和血流的方法。到上個世紀80年代,歐美許多中心開始對CEA進行系統研究,多項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顯示,CEA對於重度頸動脈狹窄和症狀性中度頸動脈狹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於藥物治療,現在,北美每年CEA可達到17萬,已經成為治療頸動脈狹窄的首選方案。是頸段頸動脈狹窄治療的“金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