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血熱風燥型皮膚病

在西醫當中,皮膚病根據病情以及病因等的不同,被分為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皮膚病。而在中醫當中,皮膚病一共可以被分為兩大類,也就是血熱風燥以及濕熱內蘊這兩種,血熱風燥型皮膚病一般指的是人體內的肝火旺盛,患者經常會感覺到口幹,在皮膚上表現出來的症狀為皮膚粗糙乾燥等。那麼,血熱風燥型皮膚病應該怎麼辦呢?

中醫認為,皮膚病最根本的原因是“風燥”與“血熱”,故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說。根據患者的不同症狀,大致可將皮膚病分為陰虛血燥和濕熱內蘊兩種類型。 陰虛血燥型 此類患者的皮疹一般呈淺紅或暗紅斑,皮膚表面粗糙乾燥且覆有鱗屑,患者雖有口幹現象但不喜歡喝水,舌質紅或暗紅。治療應以滋陰、養血、潤燥為主。

方藥:地黃飲子——蒺藜、烏梢蛇、麥冬、茯苓、生地黃各15克,僵蠶、白鮮皮、牡丹皮、赤芍各12克,珍珠母20克,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分兩次服,可起到祛風潤燥、化瘀止癢的功效。

濕熱內蘊型 患者疹斑上常有水皰,抓破後,皮膚會呈現鮮紅糜爛,造成組織液滲出,液幹後會結黃色的厚痂,患者可同時見大便幹、小便黃等症狀,舌質紅。治療應以利濕清熱、利腸通便為主。

方藥:消風散——當歸、生地、防風、蟬蛻、知母、苦參、胡麻、荊芥、蒼術、牛蒡子以及石膏各3克,甘草與川木通各1.5克,每日1劑,水煎分兩次服,可起到疏風養血、清熱除濕的功效。

1、 血熱風燥型銀屑病,主要是從中醫角度來分類的,從症狀上來說,與尋常型銀屑病比較相似。但是皮膚方面的紅斑顏色會比較鮮紅一些,在發病期間,皮疹會不斷的增多。如果把紅色斑塊上面的鱗屑刮掉的話,會顯示出紅亮的皮膚,還會出現點狀出血的症狀。

2、 患者除了全身上下有這些皮膚的症狀之外,還會出現口乾舌燥,精神方面很煩躁,還有大便乾燥容易導致便秘,或者是尿黃等症狀,所以才稱這種銀屑病為血熱風燥型。得了這種病,應該要立即去醫院接受治療。

3、 在中醫治療方面主要是涼血祛風,可以使用涼血地黃湯等,進行治療。當然患者也可以選用西藥的方式,或者中西藥結合綜合運用。除了積極的治療之外,患者平時的預防也很重要。應該要多喝水,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注意事項:不要吃容易上火的食物,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要保持心情開朗樂觀,自己要學會調節,避免不良的負面情緒。也要注意個人衛生,每天勤換衣服勤洗澡。多休息,不要過度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