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陰腎經的作用
足少陰腎經是人體的主要經脈之一,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腎經,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穴位,對維持人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足少陰腎經對於治療泌尿系統以及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有著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大家的泌尿系統方面有問題的話,就可以按摩對應的穴位進行治療。那麼,足少陰腎經的作用是什麼呢?
足少陰腎經,外文名Kidney Channel of Foot-Shaoyin,簡稱腎經,是十二經脈之一,共27穴,左右合54穴,起於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於然穀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膕內廉, 上股內後廉, 貫脊屬腎,絡膀胱。
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表裡。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循環系統某些病症,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的病症。足少陰腎經,流注時辰為下午五至七點,即酉時。若小孩身體不好,在三至五歲時,父母可輕輕指壓其脊骨兩側,從頭椎至腰椎,能引導虛熱下降。腎陽不足,水腫病會加強於腎經。腎臟強者才能長壽。
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下,斜走足心(湧泉),出於舟狀骨粗隆下,沿內踝後,進入足跟,再向上行於腿肚內側,出於膕窩內側半腱肌腱與半膜肌之間,上經大腿內側後緣,通向脊柱,屬於腎臟,聯絡膀胱,出於前(中極,屬任脈),沿腹中線旁開半寸、胸中線旁開兩寸,到達鎖骨下緣(俞府)。
腎經有兩條支脈:
1.腎臟直行支脈 向上通過肝和橫膈,進入肺中,沿著喉嚨,至舌根兩側。
2.肺部支脈 從肺出來,聯絡心臟,流注胸中,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接。
一:足少陰腎經的穴位及主治:
足少陰腎經分佈於人體第5趾、足底、下肢內側後緣及胸腹部,循行27個穴位,首穴為湧泉,末穴為俞府。其中有10個穴位在下肢內側後緣,其餘17個穴位則分佈在胸腹部前正中線的兩側。
二:足少陰腎經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呼吸系統病症:咳喘,咳血,胸脅脹痛。
胃腸道疾病:腹痛,腹脹,嘔吐,腹瀉,便秘。
頭面五官病症:耳鳴,耳聾,牙痛,頭痛,咽喉幹痛,眩暈。
神志病:昏厥,癲癇,失眠。
經脈循行處不適:足跟痛,膝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