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活血祛瘀藥王不留行治療痛經

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這是吳承恩在《西遊記》中描述唐僧去西天取經時的一句詩,句中採用了諧音、擬人等手法,巧妙地嵌入了多種中藥名稱,王不留行即是其中之一。

原句中出現了“王不留行”一詞,意思是說唐太宗(王)感於唐僧的決心,不能挽留他的遠去而為他送別(不留行)。有趣的是,有一味常用的中藥也叫“王不留行”,其名稱的來源也隱隱暗合著吳承恩詩中的情景——李時珍《本草綱目》在該藥的“釋名”中說:“此物性走而不住,雖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

吳承恩與李時珍同為明代人,兩人對王不留行的命名意義能有相似的理解,說明它在當時已是普遍熟悉的藥物了。事實上,中藥王不留行早在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中即有記載。這味藥後來又被叫做剪金子,或簡稱王不留。它來源於石竹科草本植物麥藍菜(別名叫禁宮花、剪金花等),以成熟的種子供藥用。

王不留行味微苦,性平,歸肝、胃兩經,主入血分。入藥生用或炒用均可,但以炒至爆裂為好。王不留行的主要功能是下乳汁(催乳),這正應了李時珍對該藥名稱來源的解釋,因而《本草綱目》又有“穿山甲、王不留,婦人服了乳長流”的說法。其實作為一種驗方,《本草綱目》中的這種說法來源甚早,西晉時文學家左思就用詩詞具體作了記載:“產後乳少聽吾言,山甲留行不用煎,研細為末甜酒服,暢通乳道如湧泉。”

除具有催乳功能和治療產後缺乳外,王不留行還可以治療痛經、閉經、乳癰腫痛;也可治療小便不利,淋瀝澀痛以及帶狀皰疹等。不過,本品很少單用,一般須辨明病情,配伍適當的藥物,以增強療效。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本品一般無明顯不良反應,但孕婦、月經過多者、小便帶血而無滯澀疼痛者,均應忌用王不留行。此外,由於動物實驗表明王不留行有抗早孕作用,故擬孕育者亦忌用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