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古方今用——川芎茶調散方

川芎茶調散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流傳至今,歷代沿用不衰,《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85、1990、1995及2000年版均有收載。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資料:

[組成]川芎、白芷、羌活、荊芥、甘草各四兩,細辛一兩,防風一兩五錢,薄荷葉八兩。

[用法]共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功用]疏散風邪,升 清泄熱。

[主治]外感風邪,偏正頭痛,或巔頂作痛,惡寒發熱,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脈浮滑。

[方解]川芎:性味辛溫,祛風行氣為君藥

羌活、白芷、細辛、荊芥、防風:性味辛溫,疏散風邪,散寒止痛為臣藥。

薄荷、茶葉:性味辛苦寒、既清風熱,又可防止辛溫升散太過,為佐藥

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

其實,川芎茶調顆粒的應該遠不止於治療上述證型的感冒,它的用途相對較廣。歸納起來有:

1、治療內科疾病

感冒:主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關節疼痛,汗出不暢等症,對風熱感冒,暑濕感冒也有一定治療作用。

支氣管炎:主治風寒之邪入肺引起的咽癢咳嗽,痰如白沫,胸悶氣急,舌苔薄白等症。

血管神經性頭痛:主治頭痛陣發痛如針刺,固定不移,勞累或經前頻發等症,本方對三叉神經痛、眶下神經痛也有治療效果。

面神經麻痹:主治口角歪斜,語言不清,口涎外流等症。中醫認為風寒之邪侵入經絡,氣血不通所致。

腦血管病:主治頭暈目眩,肢體麻木,頸項強直等症。對腦動脈硬化,短暫性腦缺血,頸性眩暈都有治療作用。

風濕性關節炎:主治四肢關節疼痛,屈伸不利,不紅腫,逢寒則發。對寒性的關節炎有治療效果。

2、耳鼻喉科疾病

過敏性鼻炎:鼻為肺之竅,風邪犯肺,鼻竅不利,主治遇寒則鼻塞流清涕,甚則感冒頭痛等症。

急性鼻竇炎:主治風寒邪入肺所致的鼻塞流涕,不聞香臭,頭暈頭痛等症。

3、骨傷科疾病

頸椎病:頸椎及其椎間盤退行性變引起的頭痛、頸強、肢體麻木等症,一般服藥1周症狀開始緩解,1月後症狀消失或減輕.

4、皮膚科疾病

蕁麻疹:主治風邪侵入肌膚所致的周身皮膚出現白色風團,搔癢不止等症。

但是,凡藥都有禁忌,川芎茶調顆粒也不例外,服用要注意,高血壓病慎用,凡陰虛血少所引起的口幹、便秘、出血等症忌用。

看來,我真是又找到了一種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