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名老中醫治胃病

胃病有很多種,大多數人都患的是慢性胃病,一個不小心就會胃疼,時刻的提醒著人們自己的胃出了問題。其實人們如果想緩解胃部不適的話可以通過中醫來調理,如果西醫調理的話,有些西藥對胃部也是有刺激作用的。很多有名老中醫治胃病都有非常拿手,一起來瞭解下中醫治療胃病的方子有哪些吧~

一、中醫治療胃病的偏方

1、陳皮5克,元胡20克,醋適量,以上前兩味用醋炒後研末,每次服用1-2克,每日服3次,適用於胃痛。

2、薤白50-150克,醋50-100克,先將薤白洗淨用醋煎煮,不加鹽,頓服,也可從小劑量開始,漸漸增加,以痊癒為度。理氣寬中,止痢,止痛,適用於胃氣痛不可忍。

3、生薑30克,紅糖適量,先將生薑洗淨,切片,用醋浸泡24小時,每服3克加入紅糖,沸水沖泡,加蓋浸片刻。代茶頻飲,溫中,健胃,止嘔主治胃脘疼痛,翻胃嘔吐,食欲不振。

4、艾葉適量,揉碎,用酒炒熱。紗布包裹,敷肚臍,直至痛緩為止(外加暖水袋熨之更炒),用於胃痛偏寒者。

5、仙人掌適量,去刺搗爛,紗布包裹。敷肚臍,膠布固定,適用於熱性胃痛。

6、大蒜頭1兩,連皮燒焦,再加一碗水燒開,加適量白糖空腹食用,一日二次,連用7天可根治。

7、野鴉椿果30g,用水煎服。此方用於氣滯胃痛。

二、胃病的症狀

1、飯後腹部脹痛,常有噁心、嘔吐,偶會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史近期才發,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臍上或心口處摸到硬塊,則考慮為胃癌。

2、吃東西不當或受了涼後發生腹痛、腹瀉,可伴有嘔吐、畏寒發熱,可能是急性腸胃炎、急性痢疾。

3、飯後立即腹瀉,吃一頓瀉一次、稍有受涼或吃東西不當就發作,時而腹瀉時而便秘,腹瀉為水樣,便秘時黏液較多,有時腹脹有便意而上廁所又無大便,數年並未見消瘦,則患慢性過敏性腸炎可能性大。

4、稍吃辛辣油膩、生冷食物、飲酒,或一進餐即會腹瀉,有的在腹瀉時或腹瀉前伴有腹痛、腸鳴,腹瀉後腹痛感會減輕,則可能是腸道功能紊亂。

5、吃了油膩食物後有右上腹脹痛並放射到右側肩部的,可能是患了膽囊炎或膽石症,尤其是喜食油膩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

6、飯後出現泛酸、燒心、噯氣、胸骨後痛(平臥或身體前屈或腹壓增加時更明顯),要考慮胃食管反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