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臉上起小水泡還癢

人們的臉上經常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出現各種過敏症狀或者長出一些水泡。水泡是由於皮膚下的組織液滲出才導致的,有些人發現臉上長出很多小水泡而且還非常癢,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用手去抓因為手上的細菌有可能會讓破裂的水泡發生感染。那麼臉上起小水泡還癢是怎麼回事呢。

一、冬天手上長水泡怎麼辦

1、要避免搔抓以免病情惡化

搔抓往往是病情惡化以及發生併發症的主因,所以盡可能減少搔抓是相當重要的。

2、要注意手腳的保養

在季節交替時,盡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潔劑,多擦乳霜。腳部要保持通風涼爽,及早用汗皰康使用。如此不但能減低癢感,還能避免發生慢性濕疹或黴菌感染的併發症。

3、調節情緒對汗皰疹治療極為有效

保持良好的情緒,精神因素對汗皰疹影響非常明顯,良好的情緒對汗皰疹治療極為有效。

4、長水泡最好進行低金屬飲食

做飲食日記,找出自己的汗皰疹和金屬是否相關,如果有相關要儘量避免。根據統計,此種方法對於合併金屬過敏體質的病人,具有高度療效。

5、手上長小水泡的危害

汗皰疹不僅影響手部美觀,而且常因瘙癢影響患者生活。嚴重者可繼發感染,出現手部的腫脹,疼痛。由於本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確,所以西醫尚無滿意的療法根除之。

6、多吃有健脾除濕功效的蔬菜

多吃有健脾除濕功效的蔬菜、水果,如山藥、甘薯、冬瓜、西瓜、赤小豆、南瓜。少吃辛辣厚味,肥甘酒酪。

注意事項:手脫皮瘙癢忌用熱水燙,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發物,戒煙酒,飲食以清淡為宜,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穿他人的鞋襪,不用他人的毛巾、浴巾、不與他人共用面盆、腳盆。經常清洗手腳,保持手足清潔和合適的濕度。避免用起小水泡的手搔抓別處皮膚。出門在外,要儘量不穿公用拖鞋,少洗桑拿浴,注意個人衛生。

二、中醫治療手上長小水泡

中醫治療本病有很久的歷史,早在明代就稱之為“螞蟻窩”。由於表現為深在水皰為主,所以應屬濕邪偏盛。

內治法:濕熱內盛證,掌蹠多有深在水皰,集簇成群,針尖大小,瘙癢鑽心,揩破水皰,滋水黃粘,伴舌紅苔膩,脈象滑數。治宜清熱除濕法。藥用:黃芩10g,黃連10g,蒼術15g,陳皮 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劑。脾虛濕盛證:掌蹠散在水皰,針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狀,皰液清稀,時有瘙癢,伴舌淡水滑,脈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濕法。藥用:茯苓12g,白術10g,澤瀉10g,白扁豆10g,車前子10g(包煎),炒苡仁60g,炒山藥30g,冬瓜皮60g。水煎服,每日1劑。

外治法:根據本病以濕邪為主的特點,可用收濕斂皰法:王不留行60g,明礬30g,石榴皮30g,水煎取汁,泡洗患處,每次5分鐘,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