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細辛可過錢 用量與劑型有關

細辛辛烈、竄透、通陽氣、散寒結、歷來視之為治療痹證要藥。據現代藥理學研究,細辛根中的揮發油具有明顯的解熱、鎮痛、鎮靜、抗炎和抗驚厥等作用。但細辛用量有“用不過錢”之說,多則氣悶塞不通而死,幾乎全部藥書均不逾越雷池。歷代醫家對此心懷恐俱,避之重用。但常規劑量的細辛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頑痹卻收效甚微,極大制約了細辛的臨床應用。

細辛真的用不過錢嗎?細細揣摩醫古文獻,可發現細辛的用量與劑型有關。《本草綱目》有“若單用藥末,不可過一錢,多則氣閉塞不通者死”的明確記載。顯然,“不過錢”是指單味生品而言,而細辛入煎並不拘於此說。但不知是何種原因,自古以來細辛“用不過錢”之說竟以訛傳訛,流傳至今,甚至當今藥典、藥書都不逾越。如果詳細查閱一些醫古臨床文獻,用量破格的記載卻也並非鳳毛麟角。如張仲景的小青龍湯中用“細辛三錢”、張錫鈍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提到“細辛二錢非不可用”。更有殊量驚人的記載,如清代《石室秘錄》治療頭痛二方,曾用“細辛五錢和一兩”。看來這些記載都是經過反復臨證檢驗的。近年來,臨床上細辛用量不斷突破,有人用至30g,有人用至40g,也有人與我一樣,分別用至160g和200g的驚人殊量入煎治療類風濕等頑痹,不僅無一“氣閉塞而亡”,且未見明顯毒副反應,其療效又較常規劑量的細辛入煎明顯為優。

為什麼如此重用卻無明顯毒性,又有顯著療效呢?這是因為藥理學研究證實,細辛的功效與毒性在很大程度上與其所含的揮發油有關。揮發油中主要的有效成分為甲基丁香酚和有毒成分黃樟醚。黃樟醚確有致青蛙、小白鼠、家兔等動物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之毒性。這與本草所言“氣閉塞而亡”十分吻合。進一步實驗證實,細辛全草經一定時間煎煮後,煎液內揮發油中的有毒成分黃樟醚的含量,隨著煎煮時間的延長而較快降低,而揮發油中含量最高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的甲基丁香酚含量的下降速度較黃樟醚慢,即黃樟醚的揮發性遠勝於甲基丁香酚,因而含量下降較快。所以,細辛全草煎煮一定時間後,煎汁中仍保留著足夠量的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而有毒成分黃樟醚的含量已大為降低,不足以引起毒害。實驗證實,煎劑中細辛用量即使是散劑的4倍、12倍,也不會引起毒性反應,我們用至散劑的51倍和63倍,不僅未見明顯不良反應,且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痹證,其療效遠較常規劑量細辛明顯為優。可見,細辛“用不過錢”,恐指散劑而言。但細辛畢竟是有毒中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慎用,切勿擅自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