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艾灸越灸越怕冷
在生活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也會迎來四季的變遷,可是每個人對於四季變化的感受都會有所不同,比如說有的人喜愛夏天、有些人卻更喜愛冬天、當然春天和秋天確是更受到人們的喜愛,這是因為這兩季的的氣候更加的宜人,而一般對於冬天不感冒的朋友多半是畏寒的,就算是穿再多也是一樣,這就是體內寒邪重的體現,只是用艾炙治療一段後越發嚴重,下面就來說說這是為什麼吧?

體內寒邪重的人,在艾灸一段時間後,會感覺體表非常冷,穿多厚的衣服還是感覺冷。不要以為這樣不好,臟腑寒邪較重的病人,如四肢痿痹不用等病,灸後可能會出現非常明顯的渾身怕冷,覺得病似加重,且有冷氣從身體裡面向外透出的感覺。這是體內陽氣漸充,祛除陰邪於外的表現。逐漸艾灸的時候,才會體會到慢慢熱起來。
當然這種表現人與人不同,有的人排幾天就感覺漸熱,而有的人寒重,會很久才感覺漸熱,在此提醒您有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定不要氣餒,堅持艾灸下來,就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艾灸會激發人體陽氣,陽氣被激發後,人體會進行自我調節,寒氣會由皮膚排出體外。皮膚排寒時,渾身冒冷汗,應及時用幹毛巾擦乾,避免受風,切勿用冷水沖洗。

常見婦女坐月子期間所患的風寒痹症,經治療後,常常出現四肢末梢或者關節向外冒涼氣的感覺,此時可以加強灸冒涼氣的關節部位。
客於督脈以及太陽經的寒氣,可能通過打噴嚏排出。在此提醒您如果印堂受了風寒邪氣,可能通過流涕排出。還有的灸友可能會出現日夜不停的咳嗽。這些都極像了感冒。
可見,排寒的方式,因人而異,有時腸胃的寒氣會通過腹瀉的方式排出。
為了加快排除寒氣的過程,有兩個穴位常被取用,一個是神闕,一個是大椎。
位於肚臍的神闕穴有絡脈直通腸胃,艾灸肚臍能夠培補正氣,更有效的除去腸胃內過多的寒氣。大椎穴是諸陽之會,灸之有通陽解表、疏風散寒等功效。

除此之外,在排寒期間可以結合艾葉、生薑煮水泡腳,增強血液迴圈。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一定要注意保暖,切勿吹冷風用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