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艾灸治療面部痙攣有用嗎?

肌肉不由自主的抽搐,實際上就是醫學當中所謂的痙攣。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情況下我們的人體會出現痙攣的症狀,比如面部肌肉就是這樣。當然,如果不治療的話,這種症狀也是不會有死亡風險的,但是對於生活品質就會有很大影響,個人形象也會大打折扣。那麼,艾灸治療面部痙攣有用嗎?

面肌痙攣是臨床常見疾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面肌炎,其發病可能與風寒,病毒感染及自主神經不穩有關.中醫多認為是由於人體正氣不足,貪涼受風致虛邪賊風乘虛而入,使面部氣血痹阻,脈絡失養,面神經缺血而麻痹致癱.表現為患側面部表情肌受累後突發一側口歪眼斜,不能閉目,流淚,下垂或耳後疼痛,眼裂增大,額紋消失或不能皺眉,閉目,露齒,鼓腮或吹口哨等.在診治該病時發現,除了常規的治療外,以艾灸為主,加上點穴,按摩面部等綜合治療,對於縮短病程,改善症狀,效果理想。

艾灸取穴:陽白,太陽,牽正,地倉,翳風,風池,足三裡.

將艾絨製成半個小花生米大小,尖圓底平的圓錐狀艾柱,其下置2~3毫米厚的蒜片或薑片(後者用牙籤紮多個小孔),每穴灸13~15柱,每日1~2次.

點按穴位:用雙手食指和中指同時點按上述各穴位,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順時針方向點按3~5分鐘,每日2~3次.

按摩面部:兩掌心搓熱後,雙手從臉之下部往上部至前額,再向兩側分開至顳部,耳根,拂兩頰而下至口周和下頦處,每次60~100遍.動作輕柔,以局部發熱感覺舒適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