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疾病早知道 數數脈搏防心梗

一、數數脈搏防心梗 脈搏每分鐘在60-70次之間

冠心病患者的血管若已經出現狹窄或堵塞,他們的脈搏次數最好能控制在每分鐘60—70次之間,如果過快(比如運動時超過每分鐘90次),機體消耗的氧氣會增多,難以及時供血、供氧,就有可能會出現心肌缺血情況。

脈搏如果過慢,每分鐘少於50次,同樣會減少心臟對身體的供血,引起乏力、頭暈等不適。對於脈搏次數一直穩定的冠心病患者來說,如果出現脈搏突然減慢,極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這是因為急性缺血或壞死的心肌組織,會釋放出異常代謝產物,導致心率減慢。此時,冠心病患者不論是否伴隨胸悶、頭暈、噁心、乏力等症狀(有的患者會伴有一過性失明,或突然出現排便感),都要及時服藥(比如含服硝酸甘油),同時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

正確摸脈方法

正確的摸脈方法是,平躺安靜5分鐘後,伸開左臂或右臂,將另外一隻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橈骨莖突)部位的橈動脈定關,再以食指按在關前(遠心端)定寸,然後用無名指在關後(近心端)定尺,三指應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線上,以指腹按觸脈體。稍加尋找,就會找到清晰的脈搏。保持正常均勻呼吸,計數一分鐘。

二、心肌梗死原因

1、壓力增大:中青年在社會、家庭及工作崗位上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2、體力勞動減少:現代化人出門小汽車,進門乘電梯,體力勞動大大減少,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患者越來越多。

3、飲食及環境污染:膳食結構的變化及環境污染的侵害,也易於引起血管、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生理機能紊亂。

4、其他因素:一旦出現持續熬夜、過度疲勞、嗜煙酗酒、飲食不節等誘發原因時,血管持續痙攣收縮、血液粘度增加、局部血栓形成,最終也會導致突然出現血管閉塞、心肌梗塞。

三、心肌梗塞先兆症狀

心肌梗塞病人約70%有先兆症狀,主要表現為:

1、突然明顯加重的心絞痛發作;

2、心絞痛性質較以往發生改變或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緩解;

3、疼痛伴有噁心、嘔吐、大汗或明顯心動過緩;

4、心絞痛發作時出現心功能不全因此而加重;

5、心電圖示ST段一時性上升或明顯壓低,T波倒置或高尖,或伴有心律失常;

6、老年冠心病病人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呼吸困難或暈厥等。

心肌梗塞先兆症狀多在發病前1周,少數病人甚至提前數周出現。約40%的病人發生于梗塞前1-2天。上述症狀一旦發生,必須認真對待。病人首先嚴格臥床,保持安靜,避免精神過度緊張;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甘油噴霧吸入。立刻與附近大醫院聯繫,同時做好送往醫院的準備。交通工具必須能平穩轉運。病人應避免起床,情況相對穩定時以擔架運送。運送途中可持續或間斷使用硝酸甘油,吸氧,並應嚼服一片阿司匹林(150-300毫克)。

四、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症狀

1、疼痛

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現和最突出的症狀,心肌梗死症狀典型的部位為胸骨後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區,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有時在上腹部或劍突處,同時胸骨下段後部常憋悶不適,或伴有噁心、嘔吐,常見於下壁心肌梗死。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頜、頸部、牙齒、罕見頭部、下肢大腿甚至腳趾疼痛。疼痛性質為絞榨樣或壓迫性疼痛,或為緊縮感、燒灼樣疼痛,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持續時間常大於30min,甚至長達10 餘小時,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緩解。少數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無疼痛,而是以心功能不全、休克、猝死及心律失常等為首發症狀。無疼痛症狀也可見於以下情況:①伴有糖尿病的病人;②老年人;③手術麻醉恢復後發作急性心肌梗死者;④伴有腦血管病的病人;⑤脫水、酸中毒的病人。

2、全身症狀

心肌梗死症狀主要是發熱,伴有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等,由於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發生後24~48h 出現,程度與梗死範圍常呈正相關,體溫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過39℃,持續1 周左右。

3、心律失常

見於75%~95%的病人,多發生在起病1~2 周內,而以24h內最多見,可伴乏力、頭暈、昏厥等症狀。室性心律失常最為多見,尤其是室性過早搏動,若室性過早搏動頻發(5 次/min 以上),成對出現或呈短陣室性心動過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損期(RonT)時,常預示即將發生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

4、胃腸道症狀

疼痛劇烈時常伴有頻繁的噁心、嘔吐和上腹脹痛,與迷走神經受壞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組織灌注不足等有關。腸脹氣亦不少見。重症者可發生呃逆。

五、晚上喝250毫升白開水有效防心梗

據統計,腦血栓形成絕大部分是清晨起床時被發現的,猝發時間多在半夜。老年人由於生理衰老等各種因素,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血液黏稠度也較高。

人在夜間因呼吸和出汗會耗散部分水分,加之老人常有起夜習慣,體液隨之消耗也較多。夜間缺水會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小板凝聚力亢進,使原來粥樣硬化的血管更易產生栓塞,老年人如果在夜間喝一杯白開水,有助於預防中風和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六、心肌梗死飲食注意事項

1、食物細軟、少食多餐

由於心肌梗塞患者的泵血功能低下,導致胃腸粘膜功能減弱、瘀血,消化功能不良、食欲不振、消化液分泌減少。所以,平時要吃易消化、半流食的軟食,同時,一日進餐4-5次,不易過多。否則會由於腹部脹滿,腹腔器官血流相對增加,反射性地使冠狀動脈血流相對減少,易誘發心律紊亂、加重心肌梗塞的程度、心力衰竭、心絞痛、嚴重還會引起猝死。

2、低膽固醇、低脂肪飲食

日常飲食應以玉米油、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豆油等作烹調用油。上述植物油不含膽固醇、為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患者的康復。應避免食用含膽固醇高的動物內臟、過多的動物脂肪、同時宜多吃豆製品。每日膽固醇的總攝人量應控制在300mg以下。

3、限制食鹽

鈉攝人過多,就能增加血管對各種升高血壓物質的敏感性,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鈉還有很強的吸收水分的作用,食鹽過多,可使血容量增加,從而直接增加心臟負擔。所以,心肌梗塞的患者每日食鹽量不應超過4g。

4、控制總熱量的攝入

臨床資料表明,肥胖者患心肌梗塞的機率要大,因為脂肪過多環繞心臟,壓迫心肌,導致心肌功能減弱,所以,要控制體重,限制總熱量。在休息的情況下,每天供給熱量以25-30千卡/kg體重為宜。

5、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C

微量元素中的鎂、碘對降低血清膽固醇有重要作用,可減少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鈣鹽和膽固醇在血管壁內的沉積。維生素C具有防止出血、促進創面癒合、增強血管彈性。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主要是水果和蔬菜,尤其是草莓、番茄、新鮮大棗、獼猴桃等。海產食物中的海帶、紫菜、海蜇、魚、蝦等含碘量較多,在日常飲食中可經常交替食用,鎂在綠葉蔬菜中含量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