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筍怎麼做好吃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聯繫我們的現實生活,體現得最明顯的就是竹子的生長了,這個季節是竹筍生長的最佳季節,也是吃小竹筍的最佳季節,因為這個季節剛生長出來的很柔嫩,不僅容易採摘,口感也很好,尤其是野生小竹筍,那種自然生長的幼芽贏得很多美食家的青睞,那麼野生小竹筍怎麼做好吃呢?
野生小竹筍指的是野生在山區的手指粗細的小竹筍。野山筍可做制菜原料和入藥。宋代文學家、詩人蘇東坡曾在詩中對野山筍有 “待得余甘回齒頰,已輸岩蜜十發甜”的記載。
醫認為筍味甘、淡、微苦,寒,有清熱利尿、活血祛風功用,可治風濕、食積、咳嗽、瘡瘍等症。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筍味苦甘寒,主治不睡、去面目及舌上熱黃,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熱氣、益氣力、利尿、下氣化氮,理風熱腳氣,治出汗後傷風失音”可見筍是醫食俱佳的物品。
材料:竹筍、豬肉、澱粉少許、醬油、鹽,蔥薑。
———首先將袋裝竹筍打開,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同時將豬肉(帶點小肥肉的最好)切條,用少許澱粉拌一下,這樣肉會比較嫩。
———竹筍最好用手撕,這樣口感比較好。撕成細條,截成寸許。
———熱鍋後,將肉絲放入鍋中翻炒,變色後加蔥薑末。等蔥薑散發出香味後,放入筍一起翻炒。然後到入醬油,因為竹筍不易入味可以多放些醬油。蓋上鍋蓋,燜一會。
———最後,就可以盛盤端出。放鹽。 注意,不要放味精。因為竹筍本身非常鮮美,放後會破壞它的味道。
在農村有的人圖方便,就在自家的田間地頭或房前屋後種上幾株野竹子,來年便有小竹筍破土而出,想吃了,隨時拔來燜煮,很是方便。不過有的市民對剝筍殼很是頭痛,不講究方法的話,剝不了幾根手指便發疼。其實在剝之前把筍頭的殼扭一扭,隨手一剝,嫩娕的小筍便出來了,不妨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