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創傷性關節炎
腳踝是將腳和下肢聯繫起來的一種關節。腳踝的結構簡單,但是腳踝也是很容易受到傷害,同時由於腳踝的活動性大,一旦受到傷害,很不容易恢復。腳踝主要是受到外傷,例如我們平時不小心崴腳,過度的活動,都可能傷害到腳踝。腳踝創傷性關節炎是什麼疾病?如何醫治?
在解剖學上,腳踝或稱踝關節是人類足部與腿相連的部位,組成包括7塊跗骨加上足部的蹠骨和小腿的骨骼。腳部是人的第二心臟,而腳踝是左右腳部血液流動的重要關口。人體下半身血液迴圈的暢通與否,對全身的氣血流通影響很大。腳踝是左右腳部血液流經的重要部位,如果腳踝柔軟有彈性,則回心的靜脈血液就能順利通過腳踝;如果腳踝僵硬、老化,則回心血液就會淤滯在腳踝附近,使正常的血液迴圈受到影響。因此,通過體操或按摩,使腳踝保持柔軟靈活的狀態,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腳踝柔軟有彈性,那麼回心的靜脈血液就能順利通過腳踝;如果腳踝老化僵硬,那麼回心的靜脈血液就會像“塞車”一樣淤滯在腳踝附近,這樣會使心臟的負擔加重,長期下去就可增加患高血壓的危險。通過做體操或按摩,使腳踝由僵硬轉化為柔軟靈活狀態,尤其對於老年人,不但可以使回心血液順暢地通過腳踝,還可以緩解高血壓的症狀。
創傷性關節炎又稱外傷性關節炎、損傷性骨關節炎,它是由創傷引起的以關節軟骨的退化變性和繼發的軟骨增生、骨化為主要病理變化,以關節疼痛、活動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任何年齡組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多見,多發於創傷後、承重失衡及活動負重過度的關節。
病因
1.暴力外傷
如墜壓、撞擊等造成骨關節內骨折、軟骨損壞、關節內異物存留等,使關節面不平整,從而使其遭受異常的磨損和破壞。
2.承重失衡
如關節先天、後天畸形和骨幹骨折成角畸形癒合,使關節負重力線不正,長期承壓處的關節面遭受過度磨損與破壞。
3.活動、負重過度
如某些職業要求肌體的某些關節活動頻繁或經常採取某種特定姿勢,或重度肥胖,或截肢後單側肢體承重等,均可造成積累性損傷,導致相應關節的關節面的過度磨損和破壞。
臨床表現
1.症狀
(1)早期受累關節疼痛和僵硬,開始活動時較明顯,活動後減輕,活動多時又加重,休息後症狀緩解,疼痛與活動有明顯關係。
(2)晚期關節反復腫脹,疼痛持續並逐漸加重,可出現活動受限,關節積液、畸形和關節內游離體,關節活動時出現粗糙摩擦音。
2.體征
(1)步態不同的病情可有其特殊的病理步態創傷性關節炎為抗痛性步態,即行走時,當患側足著地後,因負重疼痛而迅速更換健側足起步,以減少負重,故患肢邁步小。
(2)畸形因負重力的改變可出現下肢畸形,如膝關節內、外翻。若膝外翻角大於15°,內翻兩膝間距大於5cm稱為膝內、外翻畸形本病臨床以內翻畸形多見。
創傷性關節炎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創傷性關節炎沒有特異性的化驗檢查。白細胞計數,血細胞比容,血清蛋白電泳均屬正常。除全身性原發骨關節炎及附加有創傷性滑膜炎外,大多數病例血沉正常。
2.X線檢查
骨折或關節急性損傷過後,在較長時間內逐漸形成的。當受傷關節形成退行性變化時,將顯示關節間隙變窄,骨端硬化,關節邊緣部骨贅形成,關節內可能有游離體,還可因骨端生長發育障礙,或骨、關節損傷後而遺留肢體畸形,有時合併關節周圍軟組織內鈣化或骨化。
3.CT檢查
CT的密度分辨力明顯優於X射線平片,更有利於明確關節及軟組織病變的大小、範圍和密度變化,以及骨病向毗鄰組織的侵襲。
4.MRI檢查
可觀察軟組織及軟骨病變的範圍及內部結構。MRI對軟組織層次的分辨力雖優於CT,但它對水腫及鈣化的識別則不及CT。
5.ECT檢查
一次掃描可得到全身骨骼的閃爍圖,適用於做全身性篩選檢查。ECT的敏感性高,故可早期發現病變,有利於定位及定量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