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氣滯血瘀證

中醫上講究補氣血,若是氣血不通順,也會導致很多病變。氣滯血瘀會導致心慌胸悶,有的人甚至脾氣特別暴躁,夜裡無法安睡。可以通過中藥來調節自己的身體,治療氣滯血瘀的效果非常好。但是效果可能就比較慢了,耐心一點才能看到效果。平時注意保暖,不要去特別寒冷的地方。

臨床表現

胸脅脹悶,走竄疼痛,急躁易怒,脅下痞塊,刺痛拒按,婦女可見月經閉止,或痛經,經色紫暗有塊,舌質紫暗或見瘀斑,脈澀。

血淤體質者的病因與氣血淤滯有關。氣血一旦淤滯,既可能化寒,也可能化熱,甚至痰淤相雜為患。養生根本之法在於活血化淤。最好能注意調整自身氣血,吃一些活血類型的食物或補藥,多做有利於心臟血脈的運動,調整自身心理狀態,保持身體和心理的健康。這些是對病症非常有幫助的,可以很好的緩解它們。

氣滯血瘀證,是氣機鬱滯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現的徵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襲引起肝氣久鬱不解所致。主要臨床表現:胸脅脹悶,走竄疼痛,急躁易怒,脅下痞塊,刺痛拒按,婦女可見月經閉止,或痛經,經色紫暗有塊,舌質紫暗或見瘀斑,脈澀。對人的身體是有很傷害的,如果身體一旦出現這些症狀要及時治療。

氣虛血瘀證氣虛血瘀證是指既有氣虛之象,同時又兼有血瘀病證。多由久病氣虛,運血無力而漸致瘀血內停所致。主要臨床表現:身倦無力,少氣懶言,面色淡白或晦滯,胸脅部常見固定痛處,疼痛如刺,痛處不移而拒按,舌淡暗或見瘀斑,脈象沉澀。

血淤體質之人在精神調養上,要注意培養樂觀的情緒。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血液流通,有利於血淤體質的改善。反之,此種體質者若陷入苦悶、憂鬱情緒中則會加重血淤傾向。保持心情的舒適順暢對血淤體質者的身體益處十分重要,也只有這樣才能很好恢復自己的身體健康,才能擁有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