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耳膜凹陷如何治療

耳膜凹陷會導致耳朵的深處有一個透明的薄膜出現內陷,這樣會影響到正常聽力,甚至會感覺到耳朵裡面出現疼痛和腫痛的現象,所以在平時要避免可能會有感染的跡象,一定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到醫院裡做相應的檢查工作,這是非常重要的。

在耳朵的深處,外耳道的盡頭,有一灰白色、半透明的膜,即耳膜。它是外耳道與中耳的分界處,負責傳導聲波從而產生聽覺。

耳膜又稱鼓膜。耳膜向著中耳的方嚮往裡陷就是耳膜內陷。 鼓膜向內的原因,是由於鼓膜內外的氣壓不平衡造成的。在鼻咽部有一個開口向下、向後、向外,另端開口於鼓膜前壁的管道,這個管道叫咽鼓管。它的作用是溝通鼓室與鼻咽部,使鼓室與外耳道的大氣壓相等,以保持鼓膜壓力的均衡。如果患有中耳炎,則可導致咽鼓管功能出現障礙,使鼓膜內外的大氣壓失衡。時間久了,就會出現鼓膜內陷的情形。此外,鼻炎、咽炎或感冒鼻塞不通等,都會引起咽鼓管障礙,使鼓膜內外壓力失衡。因此保持咽鼓管通暢,是防止鼓膜內陷的關鍵。

出現了鼓膜內陷,應當對症治療。如果有中耳炎或鼻炎,則要先把這些病治好。其次是採取鼓氣療法加以矯正。做法是:捏住鼻孔屏住呼吸向外鼓氣,但用力一定要適當,如果用力過猛,容易造成鼓膜破裂。

治療/鼓膜內陷 出現了鼓膜內陷,應當對症治療。如患分泌性中耳炎、咽喉部疾病或鼻炎,則要先把這些病治好。其次是採取咽鼓管吹張法來暢通咽鼓管。具體做法是:捏住鼻孔屏住呼吸向外鼓氣,但用力一定要適當,須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完成,如果用力過猛,容易造成鼓膜破裂。用此法應時注意,由於存在著將鼻咽部的感染傳致中耳的可能,尤其是鼻、咽部有炎症分泌物較多時,不要做捏鼻鼓氣的動作。咽鼓管發炎堵塞的急性期和感冒引起的鼻堵塞,不要做通暢度檢查和吹張術,也不可過分用力擤鼻,此時應及時點些麻黃素一類粘膜收斂藥,以保持鼻腔通暢,防止併發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