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炙甘草是由蜜烘制的甘草,也叫蜜炙甘草。甘草經過這種特殊的加工之後,被賦予了很多的功能,具有抗炎、抗過敏、抗酸等作用。蜜炙甘草畢竟是藥物,我們在使用的時候要搞清楚它的功效和作用,避免給我們的健康造成影響。那麼,蜜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炙甘草為類圓形或橢圓形切片,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澤,切面黃色至深黃色,形成層環明顯,射線放射狀。炙甘草湯具有益氣滋陰,通陽複脈治療功效。
蜜炙甘草作用
1、甘草黃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顯的鎮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較顯著,其作用強度為甘草酸>甘草黃酮>甘草浸膏。
2、甘草還有抗炎,抗過敏作用,能保護發炎的咽喉和氣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對某些毒物有類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3、甘草常用來治療隨更年期而來的症狀。因為甘草裡含有甘草素,是一種類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於平衡女性體內的激素含量。
4、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斷致癌物誘發腫瘤生長的作用。炙甘草臨床應用多為炙甘草湯,是以炙甘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湯。源于漢代張仲景《傷寒論》,原文曰:“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由炙甘草、生薑、桂枝、人參、生地、阿膠、麥冬、麻仁、大棗、清酒組成。
綜合歷代醫家,認為炙甘草湯主要功效與作用有以下四點:
1、補陰為主的功效,清代柯琴《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指出“生地為君、麥冬為臣、炙甘草為佐,大劑以峻補真陰,開來學之滋陰一路也。”清代田宗漢《醫寄優陰論》也認為本方是“滋陰之祖方”。
2、補血為主的功效,以清代唐容川為代表的一派醫家認為炙甘草湯是“補血之大劑”。
3、氣血雙補的功效和作用,以《注解傷寒論》為代表,認為炙甘草湯的功效當為氣血雙補,“益虛補血氣而複脈”。
4、陰陽並調,清代醫家尤在涇《傷寒貫珠集》指出炙甘草湯是“擴建中之制,為陰陽並調之法”。本方主治傷寒病後或重病恢復期陰血不足,血不榮心,虛羸少氣,心慌心悸,虛煩少眠,大便乾澀,舌質略紅少苔,脈象結代不整。或肺痿久咳,吐涎沫稀痰,量多,咽燥而渴,或痰中帶血,心悸氣短,心中溫溫液液,失眠多汗,脈虛細而數,或偶見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