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副作用最小的抗癲藥物

癲癇病屬於腦部功能失調疾病的一種,這種疾病易於反復發作,是神經系統疾病範疇。癲癇病發病和年齡的關聯較大,通常一歲內的孩子發病率最高,一歲以後發病率降低。只要發現患上癲癇病必然就面臨治療,治療方法有很多種,其中藥物治療很常用,那麼抗癲藥物中哪種藥物副作用最小就成為患者關心的問題。

一、副作用最小的抗癲藥物常用於大發作和局限性發作: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撲米酮、安定、氯硝基安定常用於小發作:1、乙琥胺Ethosuximide:為失神小發作首選。但能加重大發作,並有大發作者應合用苯巴比妥或苯妥英鈉。不可驟停。2、苯琥胺(米隆丁)Phensuximide,Milontin:似乙琥胺,用於失神小發作和精神運動性發作。3、三甲雙酮(解痙酮)Trimethadione,Tridione:降低大腦皮層和間腦興奮性,縮短其後放電活動,對小發作療效顯著,但作用緩慢(2~4天才顯效),僅用於預防。久服易蓄積;毒性較大,胃腸道反應為嚴重反應先兆。4、香莢蘭醛(香草醛)Vanillin:為天麻提取成分,能對抗戊四氮引起的驚厥及其誘發的癲癇樣腦電,對各型癲癇有效,尤其是小發作。不良反應輕。5、乙醯唑胺(醋氮醯胺)Acetazolamide,Diamox:為碳酸酐酶抑制劑,增加尿中Na+、K+、HCO3-排出,人為造成酸血症和低血鉀,使腦中抑制性遞質g-氨基丁酸生成增加及膜電位超極化,使神經肌肉興奮性下降,還可減輕腦水腫。對小發作療效較好,對大發作和精神運動性發作也有明顯療效。本品與磺胺有交叉過敏反應,此類患者忌用。

常用於精神運動性發作1、磺斯安(硫噻嗪)Sulthiame,Ospolt:為強碳酸酐酶抑制劑,作用較強。用於精神運動性發作。2、醯胺咪嗪(痛驚寧,叉癲寧,退痛)Carbamazepine,Tegretol:對精神運動性發作最有效;對大發作和混合型癲癇療效與苯妥英鈉相似;對三叉神經痛的療效較苯妥英鈉好;具抗利尿作用,可能是促進抗利尿激素分泌,可用於尿崩症。廣譜抗癲癇藥1、丙戊酸鈉(抗癲靈,二丙基乙酸鈉)Sodium 2-Propylvalerate,Sodium Valproate,DPA:不抑制癲癇病灶放電,而是阻止異常放電的擴散。對所有類型的癲癇都有效,尤其是對小發作優於乙琥胺;對大發作較苯妥英鈉和苯巴比妥差,但對這兩藥無效的患者,本品仍有效;為小發作的首選藥。長期毒性低,不良反應少。可能的作用原理:啟動谷氨酸脫羧酶和抑制g-氨基丁酸轉氨酶,促進g-氨基丁酸的合成,阻止g-氨基丁酸分解,使腦中抑制性遞質g-氨基丁酸含量增加30~50%,神經肌肉興奮性下降,而產生作用。抗癲藥物的副作用不能用一句話概述來講,畢竟即使是癲癇病也分類別、分輕重,使用的藥物必然有所差異,因此對比性不強。

二、用藥原則1、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至控制發作為限;2、單一用藥,無效時才考慮合用,一般不超過3種;3、有規律服藥;4、不宜隨便換藥,確需換時,應在逐漸減少原用藥物的劑量同時,逐漸增加新用藥的劑量,防止誘發發作;5、堅持長期治療,可減少復發,一般多在1~2年內逐漸減量直至停藥;6、堅持逐漸減量停藥原則;7、用藥時注意不良反應,如皮疹、皮炎等,定期查血、尿及肝功能;8、用藥時若有嗜睡症狀,應加服咖啡因(0.02~0.04g/次,3次/日),或麻黃堿(25mg/次,3次/日);9、患者應生活規律化,忌煙酒,低鹽少水飲食,不要過飽,避免過度緊張,忌激烈運動,避免高空、水邊及機械電機旁工作,以免發病時發生危險。10、孕婦服藥有潛在致畸可能,應加注意。

三、癲癇病的預防1、預防癲癇病的發生,應詳細地進行家系調查,瞭解患者雙親同胞和近親中是否有癲癇發作及其發作特點,對能引起智力低下和癲癇的一些嚴重遺傳性疾病,應進行產前診斷或新生兒期過篩檢查,以決定終止妊娠或早期進行治療。防止分娩意外,新生兒產傷是癲癇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避免產傷對預防癲癇有重要意義。2、對癲癇患者要及時診斷,及早治療,治療越早腦損傷越小,復發越少,預後越好。去除或減輕引起癲癇的原發病如顱內占位性疾病、代謝異常、感染等,對反復發作的病例也有重要意義。3、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可遷延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因而可對患者身體、精神、婚姻以及社會經濟地位等,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患者在家庭關係、學校教育和就業等方面的不幸和挫折、文體活動方面的限制等,不但可使患者產生恥辱和悲觀心理,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發育,這就要求社會各界對癲癇患者給予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