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熬豬油為什麼要加水?

許多朋友都知道豬油是一種比較好的油脂食品,在生活中也是可以自己進行製作出來的。在熬制豬油的時候,其實也是有方法講究的,在熬制的過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可以讓熬制出來的豬油品質更加好,因為清水可以讓豬油的溫度上升更加均勻,避免油色焦黃。

臘月氣溫較低,豬兒肥美。正是熬豬油的好時候。不少的市民也選擇在這樣的時候買肉熬豬油。熬豬油說起來簡單,其實也是個技術活,下面記者也給大家分享一些熬豬油的經驗。

最好選用土豬肉

要想熬制香噴噴的豬油,首先得過選材關。餵養熟飼料的豬是首選,最佳的選擇是農村餵養純糧食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土豬肉”,這樣的豬肉熬出的豬油既好看,味道也香,油渣也香脆;其次是以餐館剩菜剩湯為主食的“潲水豬”,熬出的豬油遜於純糧食餵養的土豬;再次才是養豬場大量餵養飼料的飼料豬。

熬豬油是買板油還是肥肉好?其實都可以,板油的出油率高一些,油渣少。不過一個豬身上的板油是一定的,而肥肉要多得多,所以肥肉是更多人的選擇。並且,肥肉雖然出油率低於板油,但是熬制的油渣也脆,板油的油渣則要綿一些。

熬制的時候還有講究,要選用好的容器存放,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選用塑膠容器,金屬容器也算不上好,最佳選擇據說是陶瓷容器或深色玻璃。

熬制時加適量清水

熬制時加適量的清水是關鍵。按照介紹的程式來做:先把肥肉用溫水清洗後切成約1.5-2釐米的方塊;把豬肉塊倒進鍋內後,再用水瓢舀一些清水均勻撒在豬肉上,就可以點火了。熬制過程中需要用鍋鏟每隔10來秒來回翻面,讓豬肉均勻受熱;隨後豬肉開始出油,然後像水燒開一樣的冒很多泡,此時要把火調小一些,這樣熬制的豬油品質更好。等到水泡散盡,肉塊收縮成油渣且邊緣開始變黃時,就可以關火了,此時鍋裡還有較高的余溫,可以繼續熬制四五分鐘後把油渣舀出。等冷卻10多分鐘後放入適量鹽,這樣可以增加豬油的保存期。把半凝固的豬油倒入陶瓷容器中,等全部凝固後加蓋放於家裡陰涼乾燥的地方。

那點火熬制之前為什麼要加清水呢?原來,如不加水直接熬制,會導致鍋內油溫快速升高,以致許多油脂未熬出時,油渣表面已被炸焦,油脂就被封在油渣裡了。而且高溫會使部分豬油被氣化成油煙而揮發掉,導致豬油出油量少、油色焦黃、香味降低,甚至會使成油有一股焦糊味;如添加清水熬制出的豬油,顏色會特別的潔白,香味也更濃。因為豬油的溶點低於水的沸點,加入適量清水與豬肉同煮,使油鍋內的溫度得以控制而不至升得過高。這樣既可保證豬油中的油脂受熱均勻而盡可能完全地融煉出來,又可避免豬油幹熬時油溫不斷升高的種種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