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附子理中丸能去濕嗎

很多人會問:“附子理中丸可以祛除濕氣嗎?”,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是:“當然可以!”。附子理中丸作為一種中成藥方劑,可有效治癒脾胃虛寒等症狀,同時它的治療副作用小,不僅是附子理中丸,參苓白術丸也有著同樣的除濕健脾的作用,下文詳述了二者相關資訊。

附子理中丸,“健脾祛濕”為醫療保健名詞。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若為濕所困,則運化失常,表現為大便稀溏,腹滿腹漲,不思飲食,噯腐吞酸等,其病機為濕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濕。那麼,參苓白術丸和附子理中丸哪個更能健脾祛濕?

脾虛濕困時,應健脾去濕,把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利尿)或者減少,清除引起身體免疫反應的物質,而溫補脾胃是解除濕困的最好途徑。溫補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鯽魚、胡蘿蔔、蘋果、淮山、蓮子、茨實、豬肚、鴨子等;祛濕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萵筍、扁豆、冬瓜等,潮濕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

參苓白術丸是一種虛證類非處方藥藥品,為淡黃色的水丸;氣香,味甜。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參苓白術丸的功效為健脾益氣、利濕止瀉。參苓白術丸組方中人參、白術、扁豆等健脾益氣,恢復脾胃功能,白術、茯苓等又能健脾化濕,減少腹瀉次數。

附子理中丸是傳統中成藥方劑,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具有溫中健脾作用。適用于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引起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腹脹腸鳴、不欲飲食、手足發涼等症及脾腎兩虛,寒凝不化所致之精神倦怠,形寒肢冷,不思飲食,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帶下清稀等症。

參苓白術丸和附子理中丸都有健脾祛濕的功效,至於兩者那個效果好還是要諮詢專業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