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去濕氣的西藥

濕氣這個疾病的名詞是中醫的一個獨有的名詞,從西醫的角度來說並沒有濕氣這一說法,所以說並沒有治療濕氣的西藥,要想治療濕氣,還是應該從中醫的角度來入手,治療濕氣的中成藥也比較多,比較常見的有木香順氣丸,附子理中丸等等,都是比較常見的治療濕氣的中藥,效果也是比較不錯的。

去濕氣吃什麼中藥

1、去濕中藥方子一

金錢草15、牛膝15、薏苡仁30、山藥15、白術15、茯苓15、防風10劑。一天一劑,一劑煮2次,早晚空腹用!忌生冷油膩!

2、去濕中藥方子二

山藥15、薏苡仁30、茯苓15、防風10,煮粥!

去濕氣吃什麼中藥

3、去濕中藥方子三

祛濕最基礎的方劑是蒼術、厚樸、陳皮、甘草、生薑、大棗平時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肢體沉重的可以用。另外,參苓白術也可以健脾祛濕,平時大便溏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可以使用!

去濕氣的中成藥1、木香順氣丸

【成分】木香、枳殼(制)、陳皮、香附(醋制)、檳榔、蒼術(炒)、砂仁、厚樸(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氣化濕,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噁心,噯氣納呆。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黨參、白術(炒)、乾薑、甘草。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等病症。

3、健脾丸

健脾丸為著名的消食導滯藥,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據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類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減而成的,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兒消化不良最為常用,此外,還用於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等。

【成分】黨參、白術(炒)、陳皮、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炒)。

【方解】方中用黨參、白術補益脾胃以資運化;山楂、麥芽消食化滯;陳皮、枳實理氣和胃。諸藥合用,補脾益胃,理氣運滯,對於脾虛食積證極為適用。

【功能主治】健脾開胃。用於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4、參苓白術丸

【成分】人參、白術、茯苓、山藥、蓮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棗。

【功能主治】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氣健脾,滲濕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