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心前區疼痛

日常的生活當中,很多人總是會出現心前區疼痛的現象,有的時候會有明顯的病情發作而導致心膠痛,心前區疼痛是心絞痛,這主要是由於心臟的肌肉軟組織損傷,再加上食道損傷,才會導致心臟冠動脈硬化,最後引起心肌梗塞和心絞痛,危害性是相當大的,如果不及時的治療,還有可能會牽連其他器官。

心前區疼痛就是心絞痛嗎?

心前區疼痛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肌肉軟組織損傷和食道胃酸返流。最常見導致嚴重後果的是嚴重心臟冠狀動脈硬化疾病引起的心絞痛及心肌梗塞,胸主動脈瘤破裂及肺血拴形成。其他原因的心前區疼痛也經常能夠發生,像急性心包炎,胸膜炎,肺炎,等等。

冠心病引起的心前區疼痛多與活動和勞累相關。休息後能很快緩解症狀。有時伴有向頸部、肩部放射痛,伴隨氣短,頭暈,乏力等症狀。有這些症狀就應引起高度重視。尤其在男性年齡大於 45 歲,女性年齡大於 55 歲,有家族史,吸煙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險因素的病人,更應得到進一步的檢查。

目前有無創和有創檢查方法,根據症狀,危險因素及心電圖和血液化驗,醫生會建議具體的檢查方法。無創方法包括運動平板,運動平板或者藥物誘導加影像方法,比如運動或藥物心臟超聲,運動或藥物核醫學,藥物誘導心臟磁共振,及 CT 冠脈造影。每個檢查都有它的優勢和不利的一面。簡單地說,單一運動平板試驗的敏感率相對較低,55-60%。加影像方法能明顯提高敏感性和特異性。核醫學檢查應用的很廣泛,但有放射暴露,不宜反復太多次。

心臟超聲方便、且經濟,沒有放射線暴露,但對小面積缺血不太敏感,有時影像品質會受到軟組織疤痕,肺和肥胖的影響。心臟磁共振能提供最高特異性和敏感性,沒有放射線暴露,但有更高的技術要求,不是每個醫院都有。心臟 CT 造影能提供清晰冠脈診斷,尤其對正常的冠脈血管。診斷清楚,治療就容易了。

胸主動脈瘤的產生是一個慢性的過程。雖診斷手段包括心臟磁共振或心臟 CT。也需要隨訪以確保每年不要超過 0.5cm 的增長或動脈瘤小於 5.5cm,或者動脈瘤小於 4.5-5cm,若病人有先天性 Bicuspid 主動脈辦或 Marfan’s 綜合征。這些是手術修補的指征。

肺動脈血栓也是常見和高危險急性疾病。在通常由於下肢血栓脫落到肺因起的急症。常見於下肢手術,長期臥床,腫瘤及有血液凝聚異常人的病。胸部 CT 或者核醫學加上血液化驗及下肢超聲往往容易提供診斷。抗凝治療應該儘快開始。

其它的心前區疼痛很少有生命危險。絕大多數的心前區疼痛是非特異性的,比如軟組織損傷及食道返流,可採取相應的檢查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