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嬰兒哭鬧時打往後仰是為什麼

嬰兒哭鬧時總喜歡掙扎往後仰,這是正常的一種現象,,而且本身嬰兒哭鬧也是一種情緒的宣洩,是一種本能,所以家長們不要對於寶寶的哭泣太過擔憂,當然也要分清寶寶哭鬧的原因,有的是生理性,有的是病理性,如果寶寶生病不舒服的話,自然也會哭鬧。

一、“生理性”哭鬧常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1、饑餓、口渴:饑餓、口渴是哭鬧中最常見的原因,多見於3個月以內,這是由於母乳不足、奶粉沖調過稀,上一頓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吃飽。環境溫度過高、出汗多,寶寶因口渴而哭鬧不止。

2、冷、熱、濕、癢、痛:環境溫度過冷或過熱會引起寶寶的不適,但過熱比過冷更容易引起哭鬧不安。尿布濕了未及時更換,以哭鬧的形式向父母表示。因濕疹、多汗,皮膚不清潔等引起的瘙癢而哭鬧等。

3、便尿感:經過訓練的寶寶,會以哭鬧的形式求援母親及時幫助他解大小便。

二、“病理性”哭鬧是由疾病引起,常見於以下情況:

1、口腔潰瘍:往往在吃奶或進食時哭鬧。

2、鼻塞:吃奶時因鼻塞影響呼吸而哭鬧。

一般來說“生理性”哭鬧的寶寶一般情況良好,飲食正常,哭聲宏亮,哭鬧間隙期面色、精神正常,當消除因素後哭鬧停止。“病理性”哭鬧的哭聲不同尋常,有時尖叫,聲音嘶啞,常突發性劇哭;伴有發熱時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有時伴有嘔吐、腹瀉,大便有血,需去醫院進一步查明原因。

三、要注意抱姿

孩子出生兩三個月以後就可以豎抱,但時間不宜過長。另外,還可以用另一種抱法,讓孩子的背靠著大人的胸部,一手托著他的臀部,另一手扶著他的胸部,讓他面朝前方,背和頭都可以靠著大人,這樣孩子會很愉快,願意看很多東西,背也不會後彎。平時在吃完奶後,多趴著練習抬頭抬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