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嬰兒腦神經受損有哪些症狀

對於嬰兒來說,如果出現腦神經受到損傷,這種危害是特別大的,往往會引起中樞性神經運動障礙,導致患兒出現智力低下,還會引起癲癇,造成孩子聽力,視力出現障礙等等,這樣的孩子常常會表現為不會吮吸,或者是吮吸無力,平時比較愛安靜,哭聲比較微弱等等。

嬰兒腦損傷早期的症狀都有哪些:

①在新生兒期(一個月之內)的小孩不會吸吮或吸吮無力或拒乳;

②小孩安靜少動,哭聲微弱或持續哭吵、難安撫;

③僵硬,尤其在穿衣時,上肢難穿進袖口;換尿布時,大腿不易外展(掰開);

④小孩全身發硬,身體緊繃,頭背屈或頭偏向一側。

⑤小孩長到1~3個月時,還會出現緊握拳,拇指內收,不注意看人,面部表情淡漠,俯臥位不能抬頭;

⑥4~5個月時,眼睛不靈活,不會追視物件,不注意看人,表情呆板,不會翻身,俯臥位抬頭小於90°,不主動伸手抓物或只用一隻手抓物;

⑦6個月後異常姿勢明顯如手仍握拳,足尖著地,雙下肢交叉等,同時伴有明顯的運動發育落後。

早期干預

1.視覺刺激:新生兒即可開始用鮮豔的玩具和父母與之說話的笑臉,引導其向各個方向注視,每日數次,每次1分鐘左右。對視覺誘發電位證實有明顯視路損傷或眼底檢查有視神經發育不全或萎縮的,加瞳孔對光反射刺激,每次光照與不照之比為1~5秒:5秒,每組5次,每日30~60組,組間隔大於5分鐘。此法應在有經驗醫師指導下進行,不要造成黃斑部光損傷。可靠坐後用對比度高的黑白圖及字卡,較快速度進行視覺刺激,可提高注視能力。

2.聽覺刺激:父母說話的聲音是最好的聽覺刺激,應每日多次較大聲音與嬰兒說話。聽覺誘發電位異常較明顯的可加其它柔和聲音刺激,如裝有豆子的塑膠盒搖晃聲等,每次數響,每日30~60次。

3.皮膚感覺刺激:約80%腦損傷兒體感誘發電位潛伏期長、波幅低,通過撫觸、毛刷等皮膚刺激可促進腦損傷康復。撫觸、軟毛刷、海綿、輕叩擊等用於肌張力高者,每日數次,每次5~10分鐘。肌張力低者可用硬毛刷、空心掌拍打、冷熱水刺激等。捏脊是通過皮膚刺激進行全面調理的有效方法。

4.爬行訓練:美國醫生Temple F、Doman RJ和Doman G通過研究指出,在人類個體發育過程中,有種系進化過程特點的重演,嬰兒從匍匐爬到跪起來膝手爬,再到站立行走的運動發育過程中,與之相對應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完善是從腦橋到中腦,再到大腦皮層,相應部位的腦損傷可有相應的運動障礙,下一級的腦損傷可影響上幾級的運動功能,因此不會行走或行走姿勢異常的,要從爬行開始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