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做的山藥燉鵝湯味道更正宗
山藥燉鵝湯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道菜品,主要原料是新鮮的土鵝肉以及山藥加入調料燉熟而成,其中營養價值豐富,可以補充身體蛋白質以及營養物質,山藥其中的黏蛋白還可以對人體起到保健功效,預防身體疾病,還可以預防關節炎等,對身體非常好,是老少皆宜的菜品。
山藥燉鵝湯
所需食材
土鵝一隻、鐵棍山藥、枸杞。
製作方法
1、山藥去皮後,馬上浸泡在水中防止氧化;
2、土鵝洗淨,瀝幹水分,剁成大塊;
3、冷水下鍋,大火煮開,加點料酒,繼續滾煮2分鐘,撇去浮沫;
4、撈出,用溫水沖洗掉鵝塊表面的浮沫和雜質;
5、洗好的鵝塊入砂鍋,一次性添足熱水,大火燒開;
6、撇淨浮沫後,加蔥段和薑片,轉小火慢燉40分鐘左右;
7、加入切成滾刀塊的山藥,繼續小火慢燉;
8、燉至山藥軟爛,用鹽調味,起鍋前五分鐘,撒入洗好的枸杞。
食用須知
現代科學分析,山藥的最大特點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黏蛋白是一種多糖蛋白質的混合物,對人體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沈積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彈性,阻止動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可減少皮下脂肪堆積;能防止結締組織的萎縮,預防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病等膠原病的發生。
山藥中所含的多巴胺,具有擴張血管、改善血液迴圈的重要功能,該成分在治療中佔有重要位置。
不過,山藥皮中所含的皂角素或黏液裡含的植物堿,少數人接觸會引起山藥過敏而發癢,處理山藥時應避免直接接觸。
鵝肉營養
鵝肉營養豐富,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煙酸、糖、微量元素,並且脂肪含量很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鵝肉的蛋白質含量很高,根據測定,其含量比鴨肉、雞肉、牛肉、豬肉都高,賴氨酸含量比肉仔雞高。同時鵝肉作為綠色食品於2002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21世紀重點發展的綠色食品之一。中醫理論認為鵝肉味甘平,有補陰益氣、暖胃開津、祛風濕防衰老之效,是中醫食療的上品。具有益氣補虛、和胃止渴、止咳化痰,解鉛毒等作用。適宜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補虛益氣,暖胃生津。凡經常口渴、乏力、氣短、食欲不振者,可常喝鵝湯,吃鵝肉,這樣既可補充老年糖尿病患者營養,又可控制病情發展,還可治療和預防咳嗽等病症,尤其對治療感冒、急慢性氣管炎、慢性腎炎、老年浮腫、肺氣腫、哮喘、痰壅有良效。特別適合在冬季進補。
相關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 尤其適宜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2、 溫熱內蘊者、皮膚瘡毒、瘙癢症者、痼疾者忌食。
製作指導
鵝肉鮮嫩鬆軟,清香不膩,以煨湯居多,也可熏、蒸、烤、燒、醬、糟等。
其中鵝肉燉蘿蔔、鵝肉燉冬瓜等,都是“秋冬養陰”的良菜佳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