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寒的最佳方法
當人體出現濕寒之氣的時候,總是讓人感到特別的疲倦,感到四肢特別的沉重,也會出現吃東西不香,沒有食欲的症狀,常會造成手腳冰涼、皮膚搔癢等症狀,還容易引起一定的腸胃炎,當出現這些症狀的時候,一定要進行調理,學會一些去濕寒的方法。既要注重飲食調理,也要注意適度的運動鍛煉。
1.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祛除濕氣。
2、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3.食療
(1)清熱祛濕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製作】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淨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
【用法】溫熱服食。
【療效】清熱祛濕。適用於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症。
【注意事項】大便幹結者不宜用。
(2)鮮土茯苓煲豬湯
【原料】鮮土茯苓200克、豬[月展]肉500克、生薑1~2片。
【製作】鮮土茯苓洗淨,切片狀;豬[月展]肉洗淨,整塊不必刀切。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療效】祛濕困、利筋骨、健脾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