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人體這5個部位經常保健能養生

人體這5個部位經常保健能養生

1.腋窩保健區

腋窩人們平時很少觸及,但它不該被忽視。中醫認為,腋窩是心經所過之處,其頂點是極泉穴,經常按摩可以寬胸寧神、調氣和血。從現代醫學角度講,腋窩處淋巴組織豐富,經常按摩可以促進血液迴圈,提高免疫力。

常“敲五窩”,即敲打膕窩(腿後窩)、肘窩、腋窩、肚臍窩、腰骶窩(我們俗稱“腰眼兒”),能通調氣血、促進迴圈、疏鬆筋肉。拍打要有節奏,力量由輕到重,循序漸進。腋窩按摩方法推薦:雙臂交叉於胸前,雙手按對側腋窩,適度拿捏。然後左手上舉,右手拍打左側腋窩,右手上舉,左手拍打右側腋窩。每次拍打30~50次,重複5遍。

2.前胸保健區

中醫認為,肺位於胸中,主氣,司呼吸。宗氣在肺中生成,積存於胸中“氣海”,從氣道出喉嚨,以促進肺的呼吸。宗氣不固、各臟腑經絡之氣升降、出入、運動失調,就會導致“氣虛”,如聲低氣怯、肢倦乏力、氣短等症狀。

按摩前胸、擴胸運動、呼吸調攝等能提高心肺能力,有效預防呼吸系統疾病。擴胸運動可嘗試八段錦裡的“左右開弓似射雕”式。具體方法是:兩腳打開稍大於肩寬,兩手輕握拳,抬至前胸,右手保持,左手向左推出伸直,眼看左手指尖,同時蹲馬步。然後收回兩手,恢復直立姿勢。換另一側。左右開弓的同時配合呼吸運動, 拉弓時深吸氣, 回正時慢呼氣,通過擴胸、伸臂增加肺活量,加強血液迴圈。

3.肚臍保健區

中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其中,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肚臍是精氣聚集所在,也是一個重要穴位“神闕穴”,內連12經脈;周圍還有氣海、關元、中脘等穴位,輕輕揉按,對改善氣血,調整人體臟腑功能都有好處。

中醫提倡“腹宜常揉”。建議在睡前、醒後揉按小腹周圍,增加胃腸蠕動,增強脾胃功能。適當熱敷小腹也能達到保健的效果,可用略高於體溫的熱水袋、熱毛巾等輕輕敷在肚臍上,數分鐘後取下,每天堅持1~2次。另外,“敲五窩”中包括肚臍窩,經常拍打肚臍窩可安神寧心、調和氣血、舒肝利膽、益肺固腎、通利三焦、調暢經絡。

4.脊柱保健區

久坐影響脊椎健康,因此,久坐族應格外重視脊柱保健。脊柱是兩條經脈和督脈行經之地,和五臟六腑關係密切,是養生家極為關注的區域。經常按摩脊柱,可疏通經絡、刺激氣血運行,滋養全身器官。

脊柱保健方法很多,對於大多數白領,伸懶腰是最方便實用的保健方式,如果有條件,推薦做一做八段錦中的搖頭擺尾動作,通過脊柱大幅度側曲、迴旋,使頭頸、腰腹、股部、腿部收縮,增大頸部、腰部、髖關節及下肢靈活性。

5.腳底保健區

腳底有豐富的末梢神經網及毛細血管、淋巴細胞,有全身的反射區,被稱為“第二心臟”。經常按摩足底,每天熱水泡腳半小時等有助於溫經通絡,促進血液迴圈。泡腳時加入促進氣血運行的中草藥,如紅花、當歸、三七、川芎、丹參等,效果更好。可將藥材包進紗布,做成中藥包,提前放入熱水浸泡,半小時後再滴幾滴白酒或醋,不僅活血通絡,還能改善失眠症狀。

足前部凹陷處的湧泉穴,長期揉搓、艾灸、膏藥貼穴、手法推搓拍打等可治療各種疾病,尤其是老年性哮喘、便秘和腰酸腿軟。

按摩這些地方也可以保健身體

小指尖端—心臟健康

所屬經絡:手少陰心經。

具體方法:經常摩擦、按壓小指尖端,有利於心臟健康。

拇指尖端—呼吸系統健康

所屬經絡:手太陰肺經。

具體方法:經常摩擦、按壓拇指尖端,具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於維持呼吸系統健康。咳嗽時用力重掐拇指尖端,可有效緩解其症狀。對於女性朋友來說,按摩拇指尖端,具有增加面部色澤的作用。

手掌中央—寧心安神

所屬經絡:手厥陰心包經。

具體方法:經常用食指指關節擠壓手掌中心,能促進全身血液迴圈,使面部紅潤,減少皺紋,並能寧心安神。

肩窩—增強免疫力

所屬經絡:手少陽三焦經。

具體方法:用力按壓肩窩處,不僅能促進全身血液迴圈,增強免疫力,還能刺激大腦皮層,放鬆神經,改善頭痛、耳鳴、目痛、咽喉痛等身體不適。

屈肘外側凹陷處—小腸保健

所屬經絡:手太陽小腸經。

具體方法:按摩手肘外側凹陷處,能進行小腸保健,促進營養吸收。

鼻翼兩側—大腸健康

所屬經絡:手陽明大腸經。

具體方法:用食指指腹輕輕按壓鼻翼兩側,對大腸健康有益,便秘或腹瀉時可按壓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