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燜爐烤鴨,掌握火候最關鍵

燜爐烤鴨是一種獨特的新吃法,一般一個爐內能烤5-7只鴨。這種吃法對火力要求很嚴,溫度要先高,然後再低,火力溫和適中,而不是強烈的那種,這樣烤出的鴨肉味道鮮美,皮肉還不分離。

一、燜爐烤鴨特色

1、燜爐——烤鴨所用的燜爐,是從地面直接用磚砌起,砌時磚的碼法很有講究,是“上三、下四、中七層”,一面磚牆下有爐門,爐內可烤5-7只鴨。

2、燜烤——燜爐烤鴨不是明火,將秫秸放入爐內,點燃後將烤爐內壁燒熱到一定程度,呈灰白色,將火熄滅,然後將鴨坯放在爐中鐵罩上,關上爐門,全憑爐內炭火和燒熱的爐壁燜烤而成。中間不能開爐門,也不能移動鴨子,一次放入,一次取出,要有一定的把握。因此,烤爐是關鍵,如果爐燒得過熱,鴨子就烤糊了;熱的溫度不夠,鴨子就生,所以在燒爐時,爐內壁燒成灰白色,迅速將生鴨坯放入爐內,半小時後,打開爐門,手感鴨脯“暄騰”,即可出爐。

3、火力——燜爐烤鴨是憑爐壁的熱力和炭火燒烤,在烤的過程中,爐的溫度先高後低,溫度自然下降,火力溫而不烈,因而鴨子受熱均勻,油脂水分消耗少,皮和肉不脫離。

二、燜爐烤鴨特點

燜烤鴨子之前,先將秫秸等燃料放進爐內點燃,使爐膛升高一定溫度,再將其滅掉,然後將鴨坯放在爐中鐵罩上,全憑爐內炭火和燒熱的爐壁燜烤而成。中間不能開爐門,也不能移動鴨子,一次放入,一次取出。由於這種方法的特點是鴨子“不見明火”,在烤的過程中,爐內的溫度先高後低,溫度自然下降,火力溫而不烈,空氣濕度大,因而鴨子受熱均勻,油脂水分消耗少,皮和肉不脫離。烤好的鴨子成品呈棗紅色,烤鴨表面沒有雜質。外皮油亮酥脆,肉質潔白、細嫩,口味鮮美。成敗的參考標準,是要求“鴨脯像剛蒸得的饅頭一樣,很暄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