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竹筍有減肥的功效?

竹筍是生活中常見的食材,竹筍的味道清淡爽口,不僅可以用來涼拌也可以烹飪,味道別具一格,竹筍富含很高的營養成分,經常食用竹筍可以起到減肥的功效,竹筍可以緩解腸道便秘,還可以清除體內毒素,是一種非常好的食材。

長久以來,竹筍一直是人們喜愛的食物,這不僅因為它脆嫩鮮美,具有特異的風味,而且含有多種營養素,對身體大有補益,並且尤其對防治肥胖症有良好效果。 這主要因為竹筍的成分主要是纖維素,脂肪極少,除去水分和其他營養素外,幾乎全是纖維素。 我們吃竹筍時往往用植物油或豬油來調吃,就是因為它本身可吸附大量的油脂來增加味道。所以如果患有 肥胖病的人經常吃竹筍,每頓進食的油脂就會不斷地被竹筍所吸附,隨著糞便排泄出去,降低了胃腸粘膜對脂肪的增加和積蓄。 同時,身體內過多的脂肪和也會逐漸地被消耗。同時因為竹筍中纖維素的含量極高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腐敗物質,兼有洗腸的功效。

中醫認為竹筍味甘、微寒,無毒。在藥用上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筍還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並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竹筍含脂肪、澱粉很少,屬天然低脂、低熱量食品,是肥胖者減肥的佳品。養生學家認為,竹林叢生之地的人們多長壽,且極少患高血壓,這與經常吃竹筍有一定關係。

竹筍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筍、冬筍味道最佳。烹調時無論是涼拌、煎炒還是熬湯,均鮮嫩清香,是人們喜歡的佳餚之一。

竹筍是竹竿的雛形,縱切面可見中部有許多橫隔和周圍的肥厚筍肉,筍肉又被筍籜包裹著。筍肉、橫隔及筍籜的柔嫩部分均可食用。毛竹鞭抽生後3~6年為發筍盛期,冬季可挖冬筍,清明前後開始採收春筍,早竹的春筍品質比毛竹佳。麻竹、綠竹等叢生型竹栽植兩年後開始收筍,每年4~11月為採收期,7~8月為盛收期。竹筍的筍頭剛露出土面為採收適期,過遲採收,纖維多、具苦味。竹筍,又稱玉蘭片,在一年中,冬、春、夏三季均可吃到鮮筍。

鮮筍含水量高,毛竹春筍含水量為90%,冬筍為85%,屬鮮嫩食品,不耐貯藏和長途運輸。作為蔬菜,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其味清香鮮美,而被視為菜中珍品。竹筍不能生吃,單獨烹調時有苦澀味,味道不好,但將竹筍與肉同炒則味道特別鮮美。竹筍可做湯,也可燒菜,能做出許多美味佳餚。如竹筍鯽魚湯,竹筍燒豬肉,竹筍煮白粥,現在還把竹筍製作成筍乾、玉蘭片及罐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