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重的菜不健康 調味烹飪要清淡
1 常說味道重的食品對人體不好,它有哪些方面的危害呢?
一般來說,味道重的食物,其中令人擔心的主要是鹽(包括其他鹹味調味品)、糖、增味劑和油脂過多的問題。濃味有時也涉及到辣、麻、酸等方面的味道,但相比而言,沒有前面的問題嚴重。
大部分情況下,味道重的食物含鹽量很高,所謂“好廚師一把鹽”,鹽多,再配合一些增味劑和其他調味品,就容易給食客留下深刻印象。鹽就是氯化鈉,它是一種防腐物質,具有一定的毒性。除了鹽之外,味精、雞精等增鮮產品,以及醬油、黃醬、豆醬、日本醬、沙茶醬、豆瓣醬、辣椒醬、腐乳、豆豉、蠔油、蝦醬、魚露等所有鹹味調味品也都含有大量的鈉。
過多的鈉會增加腎臟負擔,促進水腫,升高血壓,造成組織脫水,增加胃癌風險,加劇經前期不適,還會增加尿鈣流失不利於預防骨質疏鬆,等等。
2 你常說鹹甜口的菜不能常點,這種菜很好吃,為什麼不健康?
太咸了,人體會感覺不愉快,所以,廚師會想辦法讓菜鹹而不“hou”,常見的辦法就是放糖和增鮮劑。糖能減輕鹹味、調和百味,所以加了糖之後,就可以放更多的鹽而不覺得鹹得難受,甚至還產生一種濃郁夠味的感覺。可惜,糖本身也是不利於健康的,味精則會進一步增加鈉的含量,地球人都知道。
所以,大量鹽加上糖加上味精的調味組合,味道非常醇厚夠味,卻意味著其中的鈉含量已經相當於正常調味的兩三倍,相當不利於健康。
3 味道重的菜一般比較便宜,味道清淡的菜反而比較昂貴,比如日餐和粵菜,為什麼?
這是因為,味道重的調味方式,能夠掩蓋食物品質的低劣。比如不新鮮的魚和肉,用濃味烹調的方法,就吃不出其已經變壞的味道。如果用清淡的烹調方法,人們就馬上能分辨出原料的品質怎麼樣,店家沒法用不新鮮的材料,這樣原料成本必然會上升,菜也就不會太便宜。
比如說,一條魚,只有活魚才能做清蒸魚。死了不久的魚可以做成紅燒魚,味道還不錯。如果還不太新鮮,最好做成幹燒魚,因為幹燒魚又鹹又辣,有點微微的臭味都很難吃出來。一塊肉,新鮮的時候才能做清燉、做冬筍肉絲,略差點還可以做紅燒肉,再差一點可以做回鍋肉、做麵條的調味鹵子。加調料煮過,再用油炸一下,再加大量麻辣鹹味調料,誰也吃不出來。
4 你說過,味道重的菜往往烹調油的品質也令人擔心,為什麼?
味道重的菜,往往會用煎炸、過油等烹調手法,或者加入很多紅油。這樣,就難免會對烹調油脂多次加熱,因為餐館裡煎炸一次之後的油是不可能馬上扔掉的,還會反復使用多次。所以,吃這些濃味的菜,往往會發現油脂的粘度比較大,口感有點膩。
有廚師透露,做紅油用來拌涼菜的油,還特意要用那些已經煎炸多次黏糊糊的油(實際上這就是該廢棄的油,基本上屬於地溝油的範疇)來做。這是因為油黏糊之後,就能牢牢地粘在食材的表面上,不容易流到盤子底部,更有利於給食材入味。
也有廚師透露,味濃油大的菜肴,往往會用多次煎炸之後的油來做,因為調味濃烈,所以用了多次的油裡面有點什麼腥膻味道都吃不出來,比如辣子肉丁、回鍋肉之類。如果是清炒一個蔬菜,就要用新點的油,否則舊油裡的羊肉味魚肉味什麼的都能吃出來,食客就會很彆扭。
5 濃味食品只要不常吃,偶爾吃還沒事兒吧?
偶爾吃損害較小,經常吃損害就大了。任何不良食物,都要吃夠數量才會引起危害。壞的飲食習慣,由於日日重複,吃進不良食物成分的總量很大,對身體的損害就會很大。正如@哈佛甯博士所說,吃不健康食物機會很多,今天有個聚會,明天有個飯局,後天加班工作餐,大後天請女朋友下館子……如果經常縱容自己,那麼一年到頭也就沒多少日子可以清淡飲食了。
平日清淡飲食,一個月有一兩次吃濃味的食物,是不至於引起麻煩的,而且,因為平日清淡飲食培養了敏銳的味蕾,吃濃味食物的時候會覺得特別重味,甚至都有點難以承受。反過來,如果平日習慣於濃味,味感已經非常遲鈍,吃稍微淡一點的就覺得淡而無味,難以忍受。這種情況往往意味著身體處於不安全狀態:它對於食材的品質已經失去鑒別能力了,內臟處理鈉和各種代謝廢物的負擔也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