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夏天解暑喝冷飲?少碰為好

中醫講氣血陰陽平衡,認為“血,遇溫則行,遇寒則凝”,冷飲等過涼食物會導致氣血凝滯,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因溫度較低,剛吃下冷飲時,人會感覺身體“瞬間降火”。而實際上,貪吃冷飲不僅不能解暑,反會傷及脾、胃、腎。脾喜燥惡濕,胃喜溫不喜涼,腎喜暖惡寒。冷飲等生冷食物易損傷脾陽和胃陽,削弱人體陽氣;過多冷飲會沖淡胃液,造成食欲不振或胃脹;冷飲等寒性食物還易導致腎為寒邪所侵,增加腎臟負擔。《本草綱目》記載,宋徽宗經常腹瀉,久治不愈,原因便是貪吃冷飲,損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

冷飲對身體的影響也會因體質不同,有些人或許受影響不大,有些人則必須慎食。陽虛體質、痰濕體質、血瘀體質者,喝冷飲只會耗損或郁遏陽氣,加重體內寒濕;濕熱體質和氣虛體質者也不合適喝太多冷飲;特稟體質者吃冷飲易造成過敏。

除體質區別,老人胃氣弱,遇寒容易腹瀉,最好不要喝冷飲;孩子正處於陽氣長成時,喝冷飲損傷陽氣,不利生長發育。

其實,夏天酷暑難耐可嘗試其他飲食去暑。苦味解夏,可適當多吃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百合、蓮子煮粥可謂解暑佳品;鴨肉、鴨血等性涼、營養高,適當多吃也有助降暑熱。中醫推薦三個解暑方:

1. 三葉湯:鮮荷葉、竹葉、薄荷葉,一同煮水,冷卻至常溫代茶飲。

2.三花茶:金銀花、白菊花、玫瑰花各3~5克,開水沖泡,放至常溫代茶飲。

3.參麥茶:太子參、麥冬、炒大麥,開水沖泡,可補氣養陰,開胃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