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傳統手工豆腐的做法有哪些?

傳統的手工豆腐味道更加的純正,所以確實想要吃得更加的養生健康,而且有這個興趣愛好的話,那麼自己同樣也可以動手去完成的,而下文就具體介紹了傳統豆腐的製作步驟。

1、首先要洗豆腐包。這裡要區分二種豆腐的做法:一是做幹豆腐,二是做大豆腐。幹豆腐的做法就要用長長的粗紗白布,邊長要大約半米寬的,長約幾十米。大豆腐的做法也是用粗紗布,邊長大約要兩米左右。把豆腐包洗淨後,晾乾,備用。

2、把黃豆浸在水裡,大約要泡一個晚上,泡脹變軟後,上石磨盤裡磨成豆漿,然後放在大鍋裡熬,直到熬開,停火。這時,黃豆裡的蛋白質糰粒被水簇擁著不停地運動,形成了"膠體"溶液。再然後就是過包,使豆腐渣和豆漿分離。在棚上吊一個十字架,將一塊方形的豆腐包吊在十字架的四個角上,就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網兜,下面還要放一個大缸。

3、將熬開的豆漿一飄一瓢地倒進豆腐包中,另一個人就一搖一搖地晃動著豆腐包,使純豆漿從豆腐包中漏下來,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裡。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夾板夾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將殘留的豆漿擠淨。直到所有的豆漿都過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漿完全分離了。

4、要使膠體溶液變成豆腐,必須點鹵。點鹵用鹽鹵或石膏,鹽鹵主要含氯化鎂,石膏是硫酸鈣,它們能使分散的蛋白質糰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塊兒,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腦。將豆漿放在大缸裡稍微涼一下以後,就開始點鹵了。做豆腐的人將鹵水盛在一個小碗裡,倒裡邊一點,就用勺子在豆漿中攪一攪,眼睛始終注意著豆漿的變化。再放一點鹵水,再攪一攪,直到認為滿意為止。這是做豆腐的較關鍵的手藝。

5、這時候,把缸的蓋子蓋上,等一會兒,看到豆漿已經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腦了,裡邊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與清水相伴的時候,也就是豆漿分離為豆腐花和清水的時候,就可以壓豆腐了。

6、先將壓大豆腐的木框擺好,用那種大豆腐包,即極為寬大的方形豆腐包放在木框之中,開始將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裡,水嘩嘩地從下邊流出來,豆腐花沉積在木框裡。等到木框裡的豆腐花積滿了,將豆腐包的四角翻過來,將豆腐花包住,上面用木板壓好,上邊再用石頭壓好。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時候,揭開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割成一塊一塊的,就是好吃的豆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