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炸裡脊肉的家常做法有哪些?

炸裡脊肉是裡脊肉的一種常見吃法,味道尤其純正,外酥裡軟的感覺很是讓人喜歡,其做法也非常簡單,醃制半小時之後就可以下鍋炸了,但火力不能過大,否則很容易出現糊味,那樣就不好吃了。

一、炸裡脊肉的家常做法

做法一:

1、裡脊肉切成條,放入蔥段、薑片、料酒、鹽、生抽、花椒水醃制30分鐘,炸的時候挑出蔥、薑。

2、雞蛋打入碗中,攪勻。

3、碗中加入澱粉,與雞蛋攪拌均勻成澱粉糊。(注意:不要放水)。

4、將醃制好的肉放入澱粉糊中,攪勻。

5、油鍋上火,倒入花生油,油溫五成的時候下入裡脊肉,小火先炸一遍。(第一次炸)

6、全部炸完一遍後,將火調大,再炸第二遍,裝盤。

注意事項

油溫五成熱的時候只是冒小泡,冒大泡油溫就過了。

做法二:

1、豬裡脊肉切成1cm厚的條,用鹽、料酒、醬油、胡椒粉、蔥、薑醃漬30分鐘。

2、蛋液、澱粉、麵粉、少量沙拉油和成糊。

3、裡脊肉掛糊,下油鍋開始炸。

4、用溫油炸至外皮凝固撈出,至油溫上升至7成時,複炸至金黃色即可。

5、有漏勺控一下油即可食用。

小竅門

炸好的裡脊肉可沾椒鹽食用。

二、營養價值

1.豬肉的蛋白質蛋白質屬優質蛋白質,含有人體全部必需氨基酸。

2.豬肉富含鐵,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的生成和功能維持所必須的。3.豬肉是維生素的主要膳食來源,特別是精豬肉中維生素B1的含量豐富。豬肉中還含有較多的對脂肪合成和分解有重要作用的維生素B2。

三、選購

優質的豬肉,脂肪白而硬,且帶有香味。肉的外面往往有一層稍帶乾燥的膜,肉質緊密,富有彈性,手指壓後凹陷處立即復原。次鮮肉肉色較鮮肉暗,缺乏光澤,脂肪呈灰白色;表面帶有黏性,稍有酸敗黴味;肉質鬆軟,彈性小,輕壓後凹處不能及時復原;肉切開後表面潮濕,會滲出混濁的肉汁。變質肉則黏性大,表面比較乾燥,顏色為灰褐色;肉質鬆軟無彈性,指壓後凹處不能復原,留有明顯痕跡。買豬肉時,拔一根或數根豬毛,仔細看其毛根,如果毛根發紅,則是病豬;如果毛根白淨,則不是病豬。